前几天刷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女生站在画室里,对着镜头慢慢褪去外衣,自称是"为了艺术创作,展现人体美学"。评论区一片哗然,有人说这是在蹭流量,有人说这是在玷污艺术。
说实话,我也忍不住想吐槽:艺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廉价了?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走进美术馆看人体素描展,那种庄重的氛围至今难忘。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对人体之美的思考和追求,而不是简单地"露"给你看。但现在呢?随便一个网红往镜头前一站,解个扣子就叫"艺术表达";随便一个自媒体拍个擦边球视频,加个滤镜就喊"艺术创作"。
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靠"脱"来表达的。看看李华月,93年自己掏钱拍《血恋》,确实有争议性的镜头,但她是为了还原人性的真实。再看看现在某些综艺,动不动就设计一些暧昧的游戏环节,这跟艺术有半毛钱关系?更讽刺的是,这种风气还在蔓延。某短视频平台上,打着"行为艺术"旗号的博主越来越多。他们的"作品"千篇一律:要么半遮半露,要么故作深沉。点赞数蹭蹭往上涨,艺术的门槛却在不断降低。真正献身艺术的人在干什么?
杨丽萍为了一支舞,能在深山里待上几个月,就为了领悟自然之美;樊锦诗扎根敦煌五十年,只为守护这片艺术瑰宝;梅兰芳为了传承京剧艺术,即便在战争年代也坚持不在沦陷区演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献身!你见过梵高靠"露"来吸引眼球吗?人家是用生命在作画!整整十年,住在破旧的阁楼里,省下买颜料的钱,就为了在画布上留下内心的光芒。再看看我们现在的"艺术家",拿着手机随便拍几张,加个文艺范儿的配文,就号称是在"创作"。这不是在亵渎艺术吗?有人说,为科学献身的人都被称为英雄,为艺术献身的却常被嘲笑。错了!被嘲笑的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而是那些打着艺术旗号博眼球的投机者。
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质,最终因为过度暴露而牺牲。她是为科学献身的典范。同样,梵高用画笔记录世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难道不是艺术献身的楷模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分清楚,谁是真正在为艺术奋斗,谁是在借艺术之名牟利。真正的艺术献身,从来都不是靠博眼球,而是用心灵在创造。我总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太浮躁了。人们习惯了快餐式消费,连艺术都想用最廉价的方式来包装。但艺术不是快餐,它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生命去浇灌。所以,当你再看到有人打着"为艺术献身"的旗号博眼球时,不妨问问自己:这真的是艺术吗?
只有让更多人认清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给真正的艺术一片纯净的土壤。这世界需要艺术,但绝不是那种廉价的"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