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④华东野战军一兵团司令篇

帅克评史 2024-12-21 14:31:24

今天我们接续研究与考辨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的第四篇:华东野战军一兵团司令篇。

关于粟裕于1948年2月任华野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之职,有的人认为粟裕此时不过是一个兵团的司令员,也是整个解放战争官当得越来越小的时期。诚然,从1948年2月到5月中央城南庄会议这三个月期间,粟裕主要履行的是华野一兵团司令兼政委的职责,但由此断定粟裕只是兵团司令员及官当得越来越小,未免有些断章取义甚至是割裂式地解读粟裕的职务。帅克觉得,研究探讨粟裕任华野一兵团司令的职务,唯有基于成立东南野战军的大前提下,唯有基于中央继刘邓之后再来第二个战略跃进的大战略下,方能更唯物、更客观、更实际。

第一,华野一兵团,为何说是在成立东南野战军的大前提下成立的?

如果没有什么前提,或是什么失职,便将粟裕由华野副司令任命为华野一兵团司令,哪怕是兼职一兵团司令,势必都显得突兀与不符合逻辑。至于有的人把1948年3月4日华野奉中央军委令编组为四个兵团,并且把粟裕兼职的一兵团司令和政委,与许世友、陈士榘、韦国清分别任职的二、三、四兵团司令,并列混同于一个兵团级司令级别,这未免有些过于表面化和简单化了。

实际上,早在1948年2月2日,中共中央便“决定成立东南野战军和东南分局,同时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二兵团领导干部名单另定)粟裕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金明为副书记”。在为陈毅饯行时,毛泽东主席将上述任命手令面交陈毅。也正是在那一时期,陈毅写出了“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指粟裕)”的诗句。

紧接着中央于2月3日发出致华东局、粟裕、陈士榘、唐亮、刘伯承、邓小平并告中央工委的电报,宣布东南野战军和东南分局的成员名单。

透过上述中央的决定,很显然,华野一兵团不是突兀成立的。它是在成立东南野战军的大前提下同时组建的。由于这在当时属于高度机密,只是在党内高层和有关的极少数人知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虽于3月4日华野对内公开成立四个兵团,但粟裕一兵团遂行跨江南进战略任务仍属高度机密。再加之后来,一兵团跨江南进战略任务暂缓并随着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举行,最终变成百万雄师过大江。于是,历史上只是留下了成立华野一兵团的过程,以及一兵团成立后整军备训准备跨江南进这一段。于是,有的人开始脱开东南野战军这个大前提,而只谈粟裕仅是一个兵团司令而已。显然,这样片面认知粟裕的一兵团司令职务,既不客观也不可取。

第二,华野一兵团,为何说是继刘邓之后再来第二个战略跃进的大战略下成立的?

如果说再往前追述为何成立东南野战军以及粟裕的第一兵团,还要追溯从中央关于南线战场的大战略谈起。实际上,我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毛泽东主席有一个将战争引入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跃进的大思维。这种战略大跃进,第一步便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二步曾几经反复。最初先是考虑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遂行这一先头任务,但后来这一计划搁浅。于是,从1948年1月下旬开始,最终提出由粟裕率由一、四、六纵队组成的一兵团先行过江,执行宽大的机动作战任务。然后,再由三、八、十纵队组成二兵团后续跟进。

我们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大概12万人左右,而由粟裕率领的首批过江的一兵团便有10余万人,大致相当于刘邓大军的规模。如果二梯队的三、八、十纵队再跟进过江的话,这样,东南野战军仅这两个梯队的兵力便有20万人左右,其兵力规模便远超刘邓大军,其作战深远敌后方的程度也远超刘邓大军的大别山。可想而知,这样的战略跃进将是何等的规模、何等的气势、何等的战略大动作。

有鉴于此,粟裕的一兵团不是常规的为在中原作战而成立的。它是为第二个战略跃进才专门组建的。也正是基于粟裕的一兵团是整个第二步战略跃进的打头阵部队,是作为东南野战军的打头阵部队,其独立遂行战略任务的难度,其大范围机动穿插的难度,其完全脱开根据地自我保障的难度,可想而知会有多大。所以,仅从这点上说,粟裕一兵团担负的战略任务极为艰巨而特殊,远非在中原和山东、苏北作战的其他华野几个兵团相比。因为粟裕的一兵团一旦过江,其牵动的是南线整个大战略的神经,甚至是全军大战略的神经,绝不亚于刘邓的第一个战略跃进。如果透过这一点来认知粟裕一兵团成立的使命与特殊性,你便不可能得出粟裕的一兵团只是个泛泛的兵团,粟裕只是个泛泛的兵团级司令这样浅显的认知和结论了。

第三,华野一兵团司令兼政委,粟裕当的官真的是越来越小吗?

对粟裕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职务存疑的人,经常会问出这样的话:为何总是强调“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为何总是强调粟裕是华野的副司令?为何对粟裕曾当过华野一兵团司令、豫皖苏军区司令的事避而不谈。其言下之意无非是,粟裕曾当过兵团级职务,曾当过二级军区司令的职务。这说明粟裕的资历不够、威望不够、权限不够,甚至是官当得越来越小。

帅克觉得,粟裕在1948年2月到5月这三个月的时间,的确主要履行的是华野一兵团司令兼政委的职责。这也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绝无仅有地主要聚焦于一个兵团事务和军务的一个时期。因为一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要求粟裕全身心地投入到跨江南进的一切作战准备之中,二是粟裕需精心组织指导一兵团遂行跨江战略任务的各种针对性的训练,三是粟裕需精心组织指导一兵团的整军整改以更好地遂行新的战略任务。

还有一个使粟裕投入极大精力的是粟裕对中央第二个战略跃进的审慎思考。因为这种思考,既需要定性分析还需要定量分析,既需要客观分析还需要科学的分析。正是经过这一长期、深邃、缜密的战略思考,才有了1948年4月18日粟裕关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的长篇“斗胆直陈”。

我们看,表面上粟裕聚焦的是华野一兵团的各种事务与军务,但他内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谋划着南线的整个大战略。如果抛开这些只是谈粟裕此时只是一个兵团司令,显然你漠视了他已同时担任着东南野战军副司令的一面,漠视了将由他来打破整个南线战略平衡推进战争进程的一面。

前面的文章我们曾说过,真正在体制内呆过且对军事指挥有一定研究之人,绝对不会凭指挥部队的数量来简单地断定一个人的指挥职务和能力。粟裕最少时只指挥三个纵队,这便如同在大别山分内线外线作战时,刘伯承只带一个纵队,淮海战役战前只带两个纵队一样如出一辙。不过,即便是刘伯承仅带一两个纵队,但他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的身份始终未变,一旦合兵,他仍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名义指挥刘邓大军。

回过头来看,粟裕的这个一兵团司令,恰恰不是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官当得越来越小,而是天将降大任的一个需要与写照,而是靠粟裕和他的一兵团来打开整个南线战局的一个需要与写照。

下一篇我们将研究考辨粟裕职务资历的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篇。欢迎关注指正。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