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本名黄速成,
师承李小可先生,,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画家,李小可工作室画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致力于中国易理与中国绘画探索二十余年,颇有心得。
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大师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长沙优秀作品展
2022年出版北京冬奥个人山水邮票专集
2020年元月山川乡国情15年成果展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2019年出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周年系列世界邮票全球发行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 湖南省画展览馆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长沙市优秀作品展 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2018年一带一路中外艺术展 深圳文博会
2017年山川乡国情 北京--北京大学
2017年山川乡国情 徐州李可染艺术馆
2016年北大艺术研究院师生艺术联展 北京
2015年南湖路69号“器韵丹青”四人展 长沙
书印相辉艺术联展 长沙简牍博物馆
2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 湖南省展览馆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长沙市优秀作品展 长沙市博物馆
2013年“大年潇湘”湖南名家精品艺术联展 长沙博物馆
作者:旭公
在绘画的广袤天地中,丹青之道,神为贵;水墨之境,意称妙。大山先生的作品,宛如一幅宏大的天地画卷,让人仿若置身于苍茫宇宙之间,细品草木的独特性情。其作品深得大写意绘画的精髓,“大”“写”“意”三者相辅相成,气象、笔墨、神韵完美交融,绝非寻常画家所能企及。
一、气象雄浑,胸怀天地
大山先生的画作,宏阔与否并非取决于尺幅大小,而是以磅礴的气象奠定乾坤。他笔下的山川,骨力峥嵘,恰似斧劈而成;云烟氤氲,犹如蛟龙腾飞。这背后,是先生饱读易理,诗书,胸中万卷,同时又行遍千山万水,足迹遍布丘壑。他将古人之法融入自身,化作血脉;把天地之灵,天地之理凝聚于纸上,成为魂魄。
随手写山川,巉岩磊落,松风浩荡,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壮丽诗篇。这种境界,绝非闭门造车者能够想象。先生凭借自身的深厚涵养,将天地之壮阔融入画中,展现出一种超越平凡的大气象。
二、笔墨纵横,金石草书共辉
先生对“书画同源”的理念领悟深刻,他以篆隶的骨力塑造山石,用章草的气势描绘藤萝。其用笔,恰似老衲补衲,在涩中尽显润泽;用墨,则如侠客舞剑,酣畅淋漓。
尤其是他笔下的紫藤垂绦、虬松盘曲,率真随性。中锋运笔,如铁线穿云般刚劲有力;侧锋行笔,似快刀斫石般凌厉洒脱。金石气与书卷气相互激荡,在白卷云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观者可见笔走龙蛇之处,既有李北海的峻拔,又有杨维桢的奇崛。如此呈现的功力,是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碑帖兼修、诸体融会贯通的成果。
三、神韵天成,形神交融忘机
大写意绘画的精髓,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追求天然的趣味。大山先生作画时,常常以寥寥三五笔勾勒出物象,用数点墨晕染出山的魂魄。画面看似形简,实则意丰;痕迹稀疏,却意境绵密。
在山川与云雾缭绕中,岩壁无需繁琐的皴擦,仅用飞白便呈现出嶙峋之态;流云不施渲染,凭借留白尽显空灵之美,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准则。而草堂上“不迎送”“常往来”的对联,更是将道家的忘机之思、禅宗的无住之境,巧妙地融入笔端,让观者仿佛置身于水墨之中,心灵畅游于太虚之境。
四、格调超逸,古法新意共鸣
大山虽师从青藤、八大的逸气,吴昌硕、齐白石的朴拙,但他能突破传统的窠臼,独树一帜。其构图如潘天寿般奇崛,却又多了一份散淡;笔墨似李家山水般浑厚,更添三分清寂。
先生尤其擅长禅意画,信笔蘸墨,横扫竖抹,看似粗服乱头,实则法度严谨;看似散漫疏狂,实则匠心独运,真正做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系列作品中,山石犹如铸造而成,屋舍仿佛悬于半空,仿佛将八大山人的冷逸与石涛上人的纵恣完美融合。
他以笔墨为舟楫,在传统与现代的江河中自如穿梭;以宣纸为天地,容纳儒道释的精魄。他的画作,不仅仅是画面的呈现,更是诗书的气骨、山川的魂魄以及人生的悟境的凝聚。如今欣赏他的作品,仿佛能看到闲云草堂中,一位老者挥毫泼墨,万壑松风随腕底涌动;寥寥数笔落下,千年的文脉得以延续传承。
正如白石老人所说:“画者,寂寞之道。”而在这寂寞之中,蕴含着大写意绘画的至高境界——大欢喜与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