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亡国后都去哪儿了?有一支为纣王报仇灭了周

司右史 2022-11-23 21:48:5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封神演义·纣王题壁》

这是明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第一章《纣王女娲宫进香》中,纣王见到女娲圣象之后,爱慕之意升起之后写下的渎神之诗。

此举惹怒了女娲娘娘,于是就派遣妲己前来魅惑纣王,以绝商王朝气数。

在很多小说中,人们总会把一个王朝的兴衰归咎为某个简单的原因。

虽说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但仅仅因为一首诗就决定一个朝代的兴衰,万千百姓的死活,多少是有一点草率。

但不论怎么说,成王败寇,只要你成功了,哪怕是你早上吃完饭才刷牙的小习惯都能成为成功的理由;

一旦失败,哪怕是晚上右脚先迈出公司,都会成为你失败的理由。

商王朝就是被灭亡了,周武王的周朝取代了商朝,度过了悠悠八百年之久。

但是周武王毕竟是“仁义之师”,没有把商王朝王族灭种,而是保留了一部分的额商朝遗民。

正是这些商朝遗民的后代,不仅为纣王报了仇,有一支移民甚至还统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

那么这些商朝遗民究竟是谁,最后是去了哪里呢?

商朝亡国,留守卫宋

要知道这些移民去了哪里,我们还得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之前开始说起。

商王朝并非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不仅统治比较松散,内部有很多的割据势力组成。

外部也是有着很多“藩属国”常常不听话,在周边频繁捣乱,更有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侵扰。

纣王早期已经平定了北方和西边的游牧民族势力,但这个时候东边淮河中下游的夷方开始不听话,不仅征讨的时候不出兵援助,还从背后使坏。

于是纣王就想要打服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但西边的周人已经蠢蠢欲动,纣王也是怕他们偷袭,所以在第一次征讨夷方的时候就把周人的老大西伯侯姬昌给关了起来。

等打完了仗,才把姬昌给放了回去。但是第一次对夷作战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夷方仍保持大量有生力量。

所以纣王就准备第二次征讨夷方,这时候正值西伯侯病逝,周武王即位,周人政局不稳,所以这次也没有后顾之忧。

但第二次征讨,商王朝已经是伤及了根基,还是没有彻底捣灭东夷。而后方的周人则是已经逐渐在新首领姬发的统治之下休养生息多年了。

而后,也不知是内奸胶鬲的主意还是纣王的一意孤行,纣王就发动了第三次东征。

正是这第三次东征,主力全出,朝歌城只剩下几十万百姓和奴隶。

而周人也是提前得到了线报,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昼夜兼程直奔朝歌而来,一夜之间就攻破朝歌,逼死纣王,俘虏殷商宗室,商朝就此灭亡。

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的军队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再对殷商残余势力进行大动作。

在当时的中原文明圈中,一直有着“亡国不绝祀”的传统,周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也就保留了大部分的商朝遗民,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留在朝歌城继续供奉殷商宗庙。

但毕竟是个不稳定因素,姬发将殷六师留在朝歌附近,分封了自己的三个弟弟在朝歌城的北、南、东三个方向驻军留守,监督和钳制商朝残余势力,史称三监。

做完这些之后,周武王就班师返回自己的关中老家休养生息去了。后来三监之乱之后,殷商遗民又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留在了卫国,另一部分则迁往了微子启的封地宋国。

这时候的商朝遗民主要分为三批,除了卫国和宋国这一批人之外,还有两支比较重要的商朝遗民。

贤明箕子,北逃建国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王文丁的儿子,上一代商王帝乙的弟弟。

箕子自小受商王室的贵族礼仪熏陶,文化素质极高,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人。

看到自己的侄子商纣王急功近利,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并且频繁对外征战心知这样迟早动了根基,便多次苦苦劝谏。

但人生在世几十年,不趁活着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岂不是白在世上走一遭?

纣王就将这个苦口婆心阻挠自己改革的叔父给囚禁了起来,毕竟是自己的叔父,也没啥坏心思,就留了箕子一命。

等到商王朝覆灭,箕子才被放了出来,但商王朝气数已尽,留在这里也和之前的囚禁没有什么分别,于是箕子就逃往了箕山隐居。

但周武王在返回西岐之后,看到这些商朝遗民始终是不服自己这个西来的“戎狄”的统治,整日忧心忡忡。

姬发听闻箕子在山西隐居,就驱车前往讨教治国之道,在箕子指点一二之后,姬发对其佩服有加,萌生了请其辅佐自己治国的想法。

但箕子毕竟是故国之臣,不愿身事二主,武王无奈只好离去。

箕子在周武王离去之后,一是担心周武王会再次请自己出山,或者求而不得心生歹意,就连夜打点行囊,带着部曲、宗族以及一众的商朝遗民向东北方向迁移。

并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一带建立了箕子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据记载箕子是从如今黄海的胶州湾东渡朝鲜,但从早期箕子朝鲜活动范围来看,还是主要活动在辽东半岛一带,更像是从渤海湾东渡辽东)

后来身居渤海湾北京和河北一带的燕国实力强大以后,对身处辽东半岛的箕子朝鲜领土多有进犯。

箕子朝鲜才从辽东半岛完全推到了朝鲜半岛之内,为朝鲜半岛带去了大量的中原文明,成为了朝鲜半岛的祖先源流之一。

殷商旧臣,臣服于周

周武王灭商之后,肯定不会对所有人都像对箕子或者武庚那样仁慈,对曾帮助商纣王拼死抵抗的人也是下了死手的。

比如纣王手下的猛将“恶来”,正是后世悍猛无比的大将典韦的外号“古之恶来”的外号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恶来是商汤开国功臣费昌之后,其家族人员在商王朝履任要职。

恶来父亲蜚廉(可能是部落首领专称)就是商纣王十分信任的重臣,在抗击西戎,与北边方国沟通等方面都有蜚廉的身影。

在武王伐纣之时,蜚廉正在北方为纣王采办石材(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玉石),而恶来则留在朝歌城拼死抵抗,最终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而亡。

其宗族也被周武王降为奴隶,随西岐大军西归。

但是蜚廉和小儿子季胜则是逃过一劫,在商亡之后逃往霍太山隐居,一说是被周武王杀死,另一说是二人在此寿终正寝。

但不论二人的后果如何,都已经对历史的演进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了。

虽然蜚廉和季胜没有在周朝当值,但孟增的儿子确是深得周武王儿子周成王的喜爱,据说还是因为秦人老祖宗的祖传手艺养马御车。

也正是因为孟增的受宠,大伯恶来的家人们虽然身为奴隶,但也被孟增所保护,没有沦落到太过凄惨的下场。

而孟增的后代造父,又因为祖传的手艺御车养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喜爱,被分封到了赵城,自此在河北一带立足,发家致富,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而我们的恶来的五世孙,也是因为养马有功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脱离了奴隶身份,被分封到了秦地(甘肃天水)一带,成为了秦国的开国国君。

虽然只是个子爵,但好歹也是个一方之主了。

到了周幽王王时期,由于遭受犬戎入侵,西周灭亡,继任的周平王东迁洛邑。由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就被周平王赏赐了关中的大片土地。

这时候的关中平原被犬戎占据了一部分,周朝自商朝就时常遭受到侵扰,把这个烫手山芋给了秦人,自然是希望他们尊王攘夷。

但没想到这块烫手山芋在骁勇善战的老秦人手里就变成了香饽饽,到了秦始皇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直接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秦王扫六合,只是广义上最强大的六个国家,实际上,在此之前秦国还吞并了不少小国家,其中就包括周王室所在的王畿之地——周国。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周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从属于东周的一个朝代,但在周郑交质之后,周已经和其他诸侯国的地位差不多了,称之为周国也毫不为过。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当年对商朝忠心耿耿的恶来之后终于报了周武王的一箭之仇,也解了周武王灭商之恨。

结语:

正所谓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谁也没想到商王朝覆灭800年之后,竟然被商朝贵族蜚廉恶来之后给报了仇,天下大权又重回商人之手了。

商朝遗民所在的宋国被楚国所灭,卫国则是保留到了秦二世时期,可能是秦始皇对这个祖先秦人先祖费昌一首扶持起来的故国之都有着什么特殊感情吧。

1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2-11-28 22:15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