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中,最具颠覆性的一场对决,就是杨过雪中制服裘千仞。裘千仞一直被金庸定位为五绝级别的高手。首先,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就曾邀请裘千仞去参加,这说明,裘千仞的本事是够资格的。其次,第二次华山论剑,郭靖就曾评价裘千仞未必在洪七公之下。再就是神雕中,金庸强调一灯大师要运起先天功和一阳指全力以赴,才能赢裘千仞一招半式。可见,裘千仞即便不及五绝,但也只是稍逊几分,至少在这个档次里。
而杨过当时也只不过练了几个月的玄铁剑,其他没什么外挂了,居然这么轻易就赢了裘千仞,那么五绝也太掉价了吧?这一战的颠覆性就在这里,让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一百多招就赢了一个五绝高手,那么神雕乃至射雕三部曲的论武体系,是不是要重新洗牌定位了?

别急,此战其实有多个细节,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所以,说当时的杨过有一百招赢裘千仞的实力,未免有些武断。
第一个细节,杨过有兵器,裘千仞却是空手作战。
高手对决,很在乎有没有兵器的。空手和使用兵刃,绝对是两回事。你拿着武器,对方赤手空拳,这本身就是对你的羞辱。你看洪七公和欧阳锋对决,要么,我拿打狗棒,你用蛇杖,咱俩比兵刃;要么,咱俩都扔掉武器,降龙十八掌和蛤蟆功对轰。一方拿武器,一方空手,这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如果空手之人资历和实力都远胜,那还说得过去,如果两人旗鼓相当,用兵器之人,绝对是占大便宜的。这和高手的打斗习惯无关,比如,你说裘千仞的拿手本领就是铁掌,他用兵器还用不惯呢。要是这样,杨过也别拿剑,这才是一场可以定位实力差距的较量。

当然,双方并不是比武,所以杨过一切以获胜为主旨,没必要考虑那么多。但既然如此,此战就不能完全作为评判双方实力差距的参考。
我知道金庸原文有一句话,杨过拿剑,但却是单臂,而裘千仞是双手,所以二者在条件上扯平了。其实这纯粹是为了洗杨过的。第一,玄铁剑能和别的剑一样吗?这把剑多重啊。如果双手就比单手拿剑占便宜,那么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的时候,是不是实力相当于黄药师的两倍?
杨过单臂的确吃亏,但这亏,肯定小于裘千仞赤手空拳的亏。这不是扯平,而是向一方倾斜。

第二个细节,裘千仞年老体衰,本就吃亏。
金庸明确写到裘千仞一百多招后,由于年老力衰,渐渐落了下风。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有超现实元素,但大体上还是遵循一般的生理规律的,比那些玄幻小说靠谱多了。而且,金庸不止一次强调年老之后体力衰退的因素,所谓拳怕少壮嘛。射雕末期,郭靖就曾叫板欧阳锋,我现在打不过你,但你终将老去,到时候你就打不过我了。这就是朴素的拳怕少壮的道理。
杨过的剑本就重,一百多招一过,裘千仞的体力消耗,绝对比一般的打斗快得多。但凡杨过换一个轻盈些的兵器,也不至于让裘千仞这么被动。

第三个细节,真正的胜负点,其实是一个意外。
裘千仞一百多招之后渐渐不支,但注意,此时他并没有败,只是处于下风而已。正常情况下,他应该还能支撑几十招,甚至再打一百招。但你看他是怎么被杨过制住的?杨过拿剑将积雪扬起,蒙住了裘千仞的眼睛。裘千仞目不见物,就在这个节点,他被杨过制服。
这算什么?说是使诈,有点委屈杨过了,毕竟打斗中任何情况都要考虑到。但问题是,如果当时没有下雪呢?杨过拿什么蒙住裘千仞的眼?如果没有这些客观条件,杨过就没有这种灵光一现的机会,那么此战的时间,肯定会继续延长。

这一战虽短,但由于包含了这三个细节和元素,所以分析起来,就不能那么武断了。玄铁剑法本就是奇招,打谁都是措手不及的效果,裘千仞能支撑100多招,已经算不容易了。如果裘千仞配上一个武器,那么此战绝不会只打100招;那么,杨过如果赤手空拳呢?那也不公平,毕竟单臂对双臂,太吃亏了,那时候,还没有黯然销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