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多了!川普刚对TikTok给予75天宽限,中国就宣布全面反制

蓉城沧桑大叔 2025-04-05 14:19:46

2025年4月4日,川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再次推迟执行TikTok禁令75天,还天真地提及“以关税换 TikTok” 的交易筹码。他的如意算盘是:通过降低对华关税为诱饵,迫使中国批准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 美国业务。

他或许以为这是又一桩精明的"交易艺术":用一纸无中生有的关税报复清单,以 “国家安全” 之名行科技霸凌之实,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 TikTok 头上;用霸权威胁裹挟民意,误导美国民众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认知;用虚假承诺企图蒙混过关,妄想先骗取 TikTok,后续再随意变更关税政策;用傲慢态度无视中国的主权与企业的合法权益,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妄图迫使中国就范。

然而,川普话音刚落,中国便宣布对美国所有商品征收34%的关税作为反击,不仅打碎了其精心设计的"交易剧本",也清晰地向白宫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你想多了!不仅如此,中国在4月4日当天还宣布将同时启动七项反制措施,包括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反倾销调查等。

中国这种 “以牙还牙” 的 “组合拳” 直接打碎了川普“空手套白狼”的幻想,也让他自以为高明的 “交易” 沦为一场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闹剧。或许,正如网友们戏谑的那样:“75 天后,川普可能又要签署新的 75 天豁免令”。

TikTok禁令:一场披着“国家安全”外衣的经济胁迫

美国对TikTok的打压始于2024年拜登签署的“不卖就禁”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否则面临封禁。这一法案以“数据安全”为名,却始终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川普政府的两次延期看似“缓和”,实则暗含政治算计:

一方面,通过反复施压迫使字节跳动接受美方主导的收购条款;另一方面,试图将TikTok作为对华贸易谈判的筹码。从亚马逊等美国企业的竞购乱象到川普公开暗示“以关税换TikTok”,无不暴露其真实意图—— 将中国企业视为可随意切割的资产,将国际规则异化为单边霸权的工具。

更讽刺的是,美国司法部在宽限期内对TikTok的“宽容”,恰恰印证了所谓“国家安全威胁”的虚伪性。若真存在迫在眉睫的风险,又怎会因行政程序而一再妥协?正如网友所言:“或许75天后,川普又将第三次签署对TikTok的豁免令”。这种反复横跳的政策,本质上是将企业命运与地缘政治捆绑,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身的商业信誉。

对美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反击:中国为何不再“以德报怨”?

川普在宣布延期时曾向中国“示好”:“作为回报,我将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然而,中国并未落入川普精心设计的话术陷阱,而是干脆、直接地以加征34%的关税直接反击。这一决策的深层逻辑在于: 中国已看清美国“交易艺术”的本质——让步只会招致更贪婪的索取。回顾历史,从华为到芯片制裁,美国的“例外主义”思维从未改变,其目标始终是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此次反制的精准性更值得玩味。34%的税率不仅高于美国对华关税平均水平,且直指川普的政治基本盘——农业州与制造业。这种“对等但不对称”的打击策略,既表明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也揭示了中美博弈的新常态: 中国不再被动接招,而是主动塑造规则。正如字节跳动声明强调的“任何协议须经中国审查程序”,技术主权与贸易主权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TikTok困局背后的全球秩序裂变

TikTok的命运绝非孤例。欧盟近期对TikTok开出5亿欧元罚单,与美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表面上高举“数据主权”大旗,实则映射出西方阵营对新兴科技力量的集体焦虑。然而,这种围堵恰恰暴露了旧秩序的脆弱性:当美国无法在公平竞争中胜出时,便诉诸行政禁令与长臂管辖;当欧盟缺乏本土互联网巨头时,只能通过罚款维系话语权。相比之下,中国以“双循环”战略构建的技术生态,正在重塑全球数字经济的权力格局。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TikTok的穷追猛打,可能开启一个危险先例。若所有跨国企业都因母国身份而被迫“选边站”,全球化将退化为“阵营化”,最终损害的是全球创新链条。正如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曾暂缓川普禁令时指出的:“国家安全不能成为无限扩权的借口”,但显然,美国政客仍未学会与多极世界共处。

科技竞争的未来:规则重构与文明对话

TikTok 事件揭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本质: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较量,更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通过 “小院高墙” 和 “技术脱钩” 维持霸权,而中国则主张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例如,中国在 5G、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而美国却在半导体领域搞 “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封锁中国。这种 “对抗式竞争” 只会损害全球利益,而 “合作式竞争” 才是共赢之道。

面对美国的科技霸凌,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以牙还牙,而是捍卫公平正义。中国在 WTO 起诉美国的 “对等关税” 政策,同时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权益。这种 “有理有利有节” 的斗争策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正如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所言:“中国的反制措施符合国际法,美国应停止单边主义”。

网友热议:“75天魔咒”背后的战略透支

中国社交平台上,“#美国关税大棒变棉花糖#”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网友辛辣讽刺:“川普以为在玩《文明》游戏,结果中国切到了战争迷雾外的真实地图。”这种情绪源自对美国反复横跳的清醒认知——从2025年1月首次延期至今,所谓“剥离交易重大进展”始终停留在白宫通稿中,而字节跳动声明“未达成任何协议”的冰冷回应,揭穿了美方制造的乐观泡沫。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民众的态度转变。相较于2024年TikTok首次面临封禁时创作者集体发布告别视频的悲情,此次禁令延期引发的舆论声量骤降。当1.5亿美国用户发现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不过是选举筹码,而中国网友晒出的“12345热线秒回投诉”、“地铁票价只有28美分”等生活实况引发中美民间大规模“对账”时,美国的公信力正遭遇“塔西佗陷阱”式崩塌。

霸权终将落幕,博弈之路未央

川普的“75天循环”与中国的“34%关税反击”,勾勒出全球化时代大国博弈的复杂图景。美国若继续沉迷于“长臂管辖”和“技术勒索”,终将加速其霸权信誉的崩塌;而中国以法律与市场为武器的反制,则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对不平等秩序的全面反抗。这场围绕TikTok的较量,或许只是数字时代主权战争的序幕——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若继续“想太多”,终将发现自己才是被时代抛弃的“孤家寡人”。

0 阅读:22

蓉城沧桑大叔

简介:分享、学习科技资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