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华为推出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刷新了人们对于折叠屏手机的认知。折叠屏手机的实用价值和革命性意义,重新获得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国产手机品牌已经成为折叠屏手机的主要推手,一线品牌均推出了折叠屏产品线,并且产品成熟度非常高。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市场,占比约为40%。
华为则是折叠屏手机的领军者,今年上半年,华为拿下了国内42.7%的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以35%的份额,高居全球折叠屏市场出货量第一。
数码爱好者应该都有注意到,华为折叠屏手机上,以前有个软肋。
在前几代的华为折叠屏手机身上,保护脆弱的柔性屏幕的不是超薄柔性玻璃(UTG),而是透明聚酰亚胺保护膜(CPI)。当然,不只是华为,小米的第一代折叠屏手机上也是用的CPI。
这两种屏幕保护材料有什么区别?
CPI盖板的硬度差、透光率不足、易刮伤,且反复折叠后折痕会比较明显。而UTG盖板在耐刮性、硬度和屏幕呈现效果等方面全面优于CPI,且连续弯折不易出现折痕。
华为、小米的前期国产折叠手机为什么没采用UTG超薄柔性玻璃?
原因很简单,没有供货。
因为一开始,只有韩国三星旗下的Dowoo Insys公司具备量产UTG的能力。三星不会将这一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核心能力提供给竞争对手。
后来虽然也有其他厂商具备了提供UTG的能力,但都属于西方国家。
再往后,有国内厂商也陆续加入进来,可以提供UTG玻璃,但母玻璃依然需要进口。
一般来说,UTG产品包含三个环节:
一级厂商供应母玻璃。
二级厂商对母玻璃进行精加工。
三级厂商负责将UTG与可折叠显示面板进行贴合。
这里边,如果提供的母玻璃厚度在30微米及以下,就属于一次成型的UTG玻璃原片。二级厂商拿到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加工。
但国产UTG供应商买不到30微米的一次成型玻璃原片,只能买到不受限的100微米以上厚度的玻璃原片,因此就多了一个玻璃减薄工艺,需要通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将其减至30微米。
事情发展到这儿,国产供应商已经可以提供UTG产品了,只不过依然需要进口玻璃原片,还是会受制于人。
近日,央视财经微博发布视频显示,国产玻璃生产商成功打破欧美国家对大尺寸显示玻璃基板的垄断,生产出0.2mm的超薄高铝玻璃原片。并且在高度保密的车间内,通过多道先进工艺,玻璃被减薄至原来的七分之一,最终厚度仅为0.03毫米(30微米)。这一突破再次打破了国际垄断,使中国在全球玻璃材料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这意味着从UTG玻璃原片到最终的成熟方案,我们已经全流程实现了国产化。
并且,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成员张冲教授介绍,这款超级玻璃应用于手机折叠屏上,如果每天弯折屏幕100次,折叠手机的使用寿命将超过20年。我们换算了一下,其折叠寿命大约73万次。目前主流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寿命一般是通过40万次测试。
当然,能公布出来的,肯定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
实际上,去年发布的华为Mate X3就已经首发用上了国产UTG玻璃。最新发布的三折叠手机Mate XT上,更是用上了“业界最大UTG玻璃”,而且既能内折又能外折。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宣称布局UTG业务的企业至少有十多家,而且从媒体报道来看,已经有两家宣布具备了一次成型超薄柔性电子玻璃生产能力。这意味着突破外企技术垄断,推动UTG产业的国产化进度将全面加速,UTG“白菜价”估计也不会太远了。
这些年,伴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国产手机供应链已经完全崛起,从屏幕、芯片,到影像传感器、电池,再到软件系统技术,完全国产化越来越彻底,未来能被卡脖子的地方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