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男子3万卖房,17年后房子价值1135万,竟反悔想收回

咕咕叫文学堂 2024-11-26 08:28:3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老房子拆迁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中了彩票。

但对北京顺义区遂销镇柳各庄村的何大海来说,这份"横财"却让他愁白了头。

2018年的一天拿着1135万元拆迁补偿协议的他,本该喜笑颜开却被突然冒出来的房屋原主人于泊泼了盆冷水。

一纸17年前的法院判决书,让这个来自四川的打工者陷入了两难。

这个只花了3万元买来的房子,究竟会成为他的救赎,还是一场空欢喜?

时光倒回2000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

何大海望着四川老家那套刚卖掉的房子,眼里噙着泪水却还要挤出一丝笑容安慰身边失聪的儿子。

"北京的大医院多,咱们去那儿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何大海搂着儿子,心里却在打鼓。

两万块钱是卖掉老家房子的全部家当,揣在兜里沉甸甸的,却不知道在北京能撑多久。

谁能想到这一北漂就把他们一家四口的根给扎在了北京。

那时的北京虽然房价还没起飞,但对一个每天都要带着儿子满大街找医院的父亲来说,租房的压力已经够让人喘不过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攒下的钱眼看着越来越少,何大海的心也越来越慌。

老天爷似乎听到了他的祈祷,2001年的秋天何大海遇到了想要卖房的于泊。

"就三万块530平米的房子就是你的了。"于泊的这句话让何大海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虽说是农村房产,可能连过户都成问题,但对当时的何大海来说,已经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为了凑这三万块钱,他和妻子起早贪黑地打工,省吃俭用硬是在半年里凑齐了这笔钱。

签合同的那天于泊甚至主动把房产证都交给了何大海保管,这份信任让何大海感动得热泪盈眶。

谁能想到这份看似完美的交易,竟然会在多年后掀起惊涛骇浪。

当时的何大海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赚点钱给儿子治病,根本没想那么多。

"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安安心心给孩子看病,就足够了。"何大海常常这样想。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了九年,何大海一家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谁知在2010年的一个傍晚,于泊突然不请自来,站在何大海家的门口。

"老何啊这房子我想收回去,还是原价给你3万。"于泊的话像一道晴天霹雳。

何大海一下子懵了,这九年来他们把房子当家一样打理,装修翻新花的钱都不止3万了。

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年那个热心肠的于泊,如今满眼都是算计。

"这不可能我家都住这么多年了,孩子的学校也在附近..."何大海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于泊打断。

"我听说这边要拆迁了,你也别装傻了。"于泊的话里透着冷意。

何大海怎么也没想到,2011年春天一纸诉状就递到了他的手上。

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法院居然判定当年的买卖合同无效!

原来农村宅基地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个他们当年都没注意。

法院建议于泊给何大海70到80万的补偿,可双方谁都不愿意接受。

于泊觉得给多了,何大海觉得房子就是自己的家,钱再多也换不来安稳。

眼看着自己的"家"就要不保,何大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些年他们一家的生活重心都在这里,儿子的学校、医院都在附近。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还只是风暴的开始。

钱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能让最真诚的问候变成客套,让最温暖的情谊化为泡影。

往日的邻里之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利益的算计。

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变成少年,也足以让北京的房价翻上几番。

2018年初顺义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期而至。

何大海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手都在发抖——1135万元的补偿款,这可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数字。

"终于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了。"他握着妻子的手,眼里闪着泪光。

可还没等他把补偿协议拿回家好好端详,消失了七年的于泊又来了。

这次的于泊比七年前更咄咄逼人,手里挥舞着那份尘封已久的法院判决书。

"这房子的宅基地是我的,拆迁补偿当然也该是我的!"于泊的话像一把刀,直戳何大海的心窝。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不下,最后闹到了住建委。

一边是手握法院判决书的原房主,一边是实际居住十七年的住户。

这事闹得顺义区住建委的工作人员都头大,"这补偿款到底该给谁?"

经过多轮协调终于有了转机。

按照"七三分"的方案,何大海家能分到259平米的回迁房面积,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换来三套房子。

一套50平的一居室,一套90平的两居室,还有一套100平的三居室。

除此之外还能拿到215万元的现金补偿。

于泊那边也不亏,111.3平米的回迁房面积加上320多万元的现金补偿。

看着这个方案何大海长出了一口气,十七年的居住总算没有白费。

但他心里明白这场纠纷让一些珍贵的东西永远地消失了。

那个曾经愿意帮助他的于泊,那个能把房产证都交给他保管的邻居,再也回不来了。

如今的顺义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城乡结合部的模样。

何大海一家分到的三套回迁房,让他们终于在北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于泊也用那笔补偿款在顺义买了套新房,安顿好了年迈的父亲。

表面看来这场纠纷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场悲剧?

一个3万块的交易,在17年后变成了1000多万的官司。

金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割裂了最朴实的邻里之情。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愿意帮助外地人的于泊,会为了利益反目成仇。

谁又能料到一个简单的买卖,会因为法律程序的疏忽,酿成这样的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买房卖房一定要走正规程序,图省事的后果往往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更深层的教训是,当巨额利益降临时,人性经得起考验吗?

那些曾经的善意和情谊,在金钱面前显得多么脆弱。

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房产纠纷,更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

咕咕叫文学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