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心语微声】传承

朱灵评科技 2024-07-12 17:38:32

我记忆里有几座古朴静谧的红砖小楼,在苍翠的树木掩映下,与阳光映衬交织,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每当我感到迷茫与踌躇时,总能从这里汲取到奋进的力量,它就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西麓的中国“两弹城”。

“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制成功的同一年,出于战略考虑,中央批准在四川三线地区建设中国第二个核研制基地,是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先后组织完成29次核试验,以及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

小时候,我对于这片隐藏在大山深处,浸染着历史痕迹的地方充满敬仰,因为这里的红砖青瓦处处映射着壮美的篇章,既是那段艰苦岁月的“亲历者”,也是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当年,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就是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从小学开始,我最喜欢走进这片当年科学家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每次走进,总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同时静静聆听风吹过梧桐沙沙的声音,将我带回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9位先后在这里工作过。1955年,物理学家陈能宽院士满怀爱国热情回国工作,辗转来到这座偏僻的“两弹城”,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女儿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在物理学家王淦昌的故居中,一直保留着一个名为“王京”的木箱,为了研究工作的保密性,这位当时已经名扬中外的实验物理学家从科技界悄然“消失”了17年。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中,有着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明天还要动一次小手术……”这个“小”字明显是后来加上去的,这时的邓稼先正在忍受晚期直肠癌的折磨,只是为了让大家不用担心他的健康。

后来,我去了市里上中学,每次老师和同学谈及“两弹一星”精神,我总是感到十分亲切,热衷于向同学们讲述9位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每当遇到挫折或感到迷茫时,总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科学家精神默默地激励着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我小时候记在心里的句子,慢慢转化为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和使命。

再后来,我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这里专攻网电对抗、专育网电人才,一代代电抗人探幽无形网电,捍卫电磁疆场。电子对抗事业因战而生,为战而兴,无数电抗人前赴后继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甘当无名,决胜无形”,是新时代的电子对抗精神,我在这里追寻到了跨越60余年“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

上次休假回家,这里草木葱茏,红墙依旧,在新时代的今天,那段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光荣岁月愈发光彩夺目,而小时候的我已成长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在传承那份使命与精神中奋力攀登。作者 | 魏飞羽配音 | 李若彤 编辑 | 冉卓

0 阅读:0

朱灵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