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成本50元的牛奶,被包装成“续命神药”后,价格暴涨120倍!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而是四川绵阳一家门店对中老年人赤裸裸的“收割游戏”。

当“健康焦虑”遇上“情感绑架”,这场针对银发族的围猎,暴露的不仅是商家的贪婪,更戳中了整个社会的痛点。

近日,绵阳一家名为“正沃大荒岁月”的门店被曝惊天骗局:将电商平台售价200元一箱的普通牛初乳粉,包装成含“人造蛋白”的高科技保健品,以每箱6000元的天价卖给老年人。

有家庭因此损失数万元积蓄,甚至有老人将棺材本全数投入。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时,现场三十多位老人正专注听着“健康专家”的激情演讲。

货架上,30克装的牛初乳粉标价499元,折算整箱价格近6000元,而实际成本不足50元。更荒诞的是,商家宣称“每周服用500元剂量能治慢性病”,让许多老人陷入持续消费的深渊。

这些骗子深谙老年人心理,设计了一套精密话术:
情感渗透:员工伪装成“干儿子”“干女儿”,上门送温暖、陪聊天,填补老人情感空洞;

伪科学包装:虚构“人造蛋白治百病”概念,用剪辑视频和假患者证词制造信任;

饥饿营销:以“限时优惠”“厂家补贴”诱导抢购,甚至要求老人签保密协议。

一位受骗老人的子女痛诉:“他们连买菜都舍不得多花一块钱,却被忽悠着刷卡买天价牛奶!” 更可悲的是,部分老人被洗脑后,即便家人揭穿骗局仍执迷不悟,甚至与子女反目。

从生产到销售,这条黑色产业链的暴利令人咋舌:
1. 成本50元:实际为普通牛初乳粉,无特殊功效;

2. 层层加价:通过“健康讲座”将会销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3. 年赚百万:按每周500元服用建议,单个家庭年消费可达2.6万元。

市场监管部门虽已立案,但按现行法律,虚假宣传最高罚款仅200万元。相比动辄上亿的涉案金额,违法成本如同“罚酒三杯”。

这场骗局背后,是多重社会问题的交织:
家庭缺位:子女忙于工作,骗子乘虚而入扮演“临时家人”;

监管滞后:会销场所隐蔽,违法认定难,跨部门协作效率低;

认知鸿沟:老年人缺乏科学养生知识,容易轻信“伪专家”。

1. 法律亮剑:将系统性价格欺诈纳入刑事犯罪,罚到骗子倾家荡产;

2. 科技赋能:建立保健品价格联网系统,手机一扫便知市场价;

3. 情感补位:社区开设反诈课堂,用广场舞间隙普及防骗知识。

当我们在谴责无良商家时,也该反思:如果子女的问候电话能比骗子更频繁,如果社区的健康讲座比会销更专业,这些悲剧是否就能避免?

当你发现父母沉迷“保健品讲座”时,是强硬阻止,还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守护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