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买回家的红薯放了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煮,发现口感大变样,变得又软又甜,甚至甜到发腻?
有人觉得这种口感更好,也有人觉得失去了红薯原本的粉糯,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这到底是红薯“变质”了,还是另有玄机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甜蜜的负担”。
红薯“变质”,罪魁祸首竟是它!
其实,红薯变软变甜,并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红薯天生就这样的。
这背后,藏着一个叫做“水解反应”的小秘密。
咱们都知道,红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当红薯被收割后,并不会立刻被吃掉,而是会被存放一段时间。
在这个存放的过程中,红薯内部的水分和淀粉就开始“搞事情”了。
它们会发生一种水解反应,就像化学课上学的那样,淀粉在水的参与下,慢慢分解成了糖分。
你可以想象一下,原本红薯里满满的都是淀粉,就像水泥一样,支撑着红薯的形状和口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泥”逐渐被分解成了“糖”,糖分越多,淀粉就越少。
而且,红薯存放的时间越长,这种水解反应就越剧烈,红薯里的糖分也就越多。
另外,红薯在存放的过程中,水分也会逐渐流失。
原本水分和淀粉的比例是相对平衡的,但随着水分的减少,糖分的浓度就相对提高了。
就像熬糖一样,水分蒸发得越多,糖就越浓稠、越甜。
所以,红薯放久了会变软变甜,其实就是水解反应和水分流失共同作用的结果。
淀粉减少了,支撑力下降,红薯自然就变软了;糖分增加了,甜度自然就提高了。
想吃“蜜薯”,这样做就对了!
既然知道了红薯变软变甜的原因,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控制红薯的口感了。
如果你喜欢吃那种软糯香甜的“蜜薯”,那就可以人为地加速红薯的水解反应。
具体怎么做呢?
很简单,就是给红薯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
你可以把红薯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半个小时左右,让表面的水分蒸发掉。
注意,不要暴晒,以免红薯被晒伤。
然后,把红薯放在家里比较暖和的地方,比如靠近暖气片或者空调的地方。
温暖的环境可以促进红薯内部的水解反应,让淀粉更快地转化成糖分。
这样,过一段时间,你再煮红薯,就会发现它变得又软又甜,像蜜一样。
水解反应比较重的红薯,其内含糖量高,煮熟之后糖融化,导致红薯变软。
如果你想吃更甜的红薯,可以把红薯切成小块,这样可以增加红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水解反应。
保存有道,红薯口感随你挑!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吃太软太甜的红薯,而是喜欢那种粉粉糯糯、略带嚼劲的口感,那就要想办法减缓红薯的水解反应了。
想要减缓水解反应,就要给红薯创造一个阴凉、通风的环境。
不要把红薯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正确的做法是,把红薯放在阴凉的地方,让它自然风干表面的水分。
你也可以用草木灰抹一下红薯表面,草木灰有吸水的作用,可以加快红薯表面的干燥。
然后,把红薯放在通风透气的储藏室里。
如果家里有清凉的地下室,那就更好了。
地下室的温度比较低,可以有效地减缓红薯内部的水解反应。
记住,控制储藏室的温度在15℃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温度太高,水解反应就会加速;如果温度太低,红薯可能会被冻伤。
水解反应比较轻的红薯,即使在清凉的环境下存放,红薯内部的水解反应仍然会进行,只不过速度会比较慢而已。
所以,想要吃到口感最好的红薯,最好还是尽快吃掉。
惊!
红薯保鲜,老祖宗有妙招!
在广西北海,当地人一年会种植两茬红薯,分别是正月薯和8月薯。
不同季节收成的红薯,保存方法也有所不同。
正月薯在夏天收成,天气炎热,所以要尽量选择清凉的地方存放,避免高温加速红薯的水解反应。
8月薯在冬天收成,天气寒冷,所以要避开冷空气,防止红薯被冻坏。
当地人通常会把红薯存放在有隔冷风的储藏室内,并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家里有水井的,会用吊机把红薯储存在水井里面。
水井冬暖夏凉,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储藏室,非常适合储存红薯等农作物。
冬暖夏凉的水井是储藏红薯的最佳场所,可以减缓红薯的水解反应。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缓红薯的水解反应,还可以保持红薯的新鲜度,让红薯在冬天也能保持夏天的口感。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啊!
总而言之,红薯放久了会变软变甜,是红薯自身水解反应的结果。
想要吃甜一些的红薯,那就加快红薯的水解反应;想要吃粉一些的红薯,那就减缓红薯的水解反应。
当然,如果你实在懒得折腾,那就直接把刚收成的红薯洗干净煮着吃,那口感绝对是粉糯香甜,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