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那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比诸葛亮还略胜一筹也说不定。为啥这么讲呢?就因为在诸葛亮出山那会儿,水镜先生就像开了天眼一样,看透了蜀汉以后的走向。
好多人以为徐庶是刘备第一个谋士,其实刘备更早碰到的是水镜先生。正史里,两人在刘表的宴席上相遇;小说里的情节就更精彩了,刘备被追杀逃命,慌不择路就闯进了水镜先生的宅院。这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早年在颍州生活,后来天下大乱,就拖家带口跑到荆州当隐士去了。为啥选荆州呢?因为刘表把荆州治理得不错,成了天下隐士的“桃花源”,像诸葛亮也是从琅琊搬到这儿来隐居的。
当时刘备和曹操对着干,被打得一路往南跑,也到了荆州。刘表对刘备还挺客气,可刘表小舅子蔡瑁不乐意,老想着找机会把刘备给干掉。有一回,刘备为了逃命,一个人躲进山林,在司马徽书童的带领下,见到了传说中的水镜先生。这刘备一路上处处碰壁,又寄人篱下,见到水镜先生就像见到了知心大哥,噼里啪啦倒了一堆苦水。
司马徽早就听说过刘备,心里明白这是个明主,要是在和平年代,刘备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可那时候天下大乱,想白手起家,简直比登天还难。不过,水镜先生还是给刘备指了条路,说他一直四处奔波没个安稳,就是因为身边没有谋士。虽说刘备有关羽、张飞、赵云这几员猛将,手下士兵也都愿意拼命,战斗力挺强,可没有谋士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宝剑,没人会舞,只能当别人的工具,到处给人打仗。
刘备一听,恍然大悟,当下就邀请水镜先生出山帮忙。可司马徽一心只想隐居,直接拒绝了。但他给刘备推荐了一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徐庶刚帮刘备打了一场胜仗,就被曹操盯上了。曹操这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为了把徐庶拉到自己阵营,直接把徐庶母亲给软禁了。没办法,徐庶只能离开刘备。
两人在桃林边告别,那场面,一个步行送,一个骑马回首望,难舍难分。分别前,徐庶给刘备推荐了个比自己还厉害的人。这人是谁呢?其实水镜先生之前就提过——卧龙凤雏。刘备一开始挺犹豫,一方面不知道上哪儿找,另一方面也担心这些隐士脾气大,就算请出来也不一定肯真心帮忙。但徐庶之前的表现让刘备见识到了谋士的厉害,心想要是能把卧龙凤雏请出来,匡扶汉室说不定真有戏。
就在这时,水镜先生骑着瘦马突然来到刘备军营。要知道,以前他可从不掺和这些事儿。刘备衣服都来不及穿,赶紧出帐迎接。原来,水镜先生也是来给刘备推荐诸葛亮的,还把诸葛亮夸上了天,说他比得上管仲、乐毅。管仲那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宰相,靠自己的本事让齐国成了春秋五霸之首;乐毅更牛,在战国时期帮又穷又偏的燕国轻松打败了齐国。关羽一听,挺不屑:“一个山里的隐士,能和这两位比?估计就是个徒有虚名的家伙。”司马徽摸摸胡子大笑:“是我刚才说得不恰当,如果诸葛孔明遇到合适的主公,赶上好时候,那他就是姜子牙和张良。”这话一出,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都好奇诸葛亮到底是何方神圣。毕竟姜子牙帮周文王建立了八百年的周朝,张良帮汉高祖创建了四百年的汉朝,要是诸葛亮真有这本事,那刘备不就能成就一番霸业了?
司马徽说完,就骑上瘦马走了,一边走一边念叨:“可惜啊,卧龙虽得其主,但不逢其时啊。”
刘备听了这话,可没当回事儿,还是铁了心要请诸葛亮出山。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拜访。第一次是深秋,兄弟仨骑着好马,带了一堆金银财宝去,结果扑了个空。刘备没灰心,回去接着打听消息。第二次是初冬,天降大雪,路特别滑,张飞还劝刘备直接把诸葛亮绑过来算了。但刘备知道这些有才华的隐士脾气怪,为了表示诚意,还是冒雪去了,结果又没见到人。一直等到冬去春来,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兄弟三人赶紧出发,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那个小草屋里,诸葛亮给刘备讲了一套夺取天下、匡扶汉室的大计划。刘备听得似懂非懂,觉得诸葛亮确实厉害;关羽和张飞在旁边站着,压根儿听不懂。直到赤壁之战,诸葛亮的本事才彻底展现出来。当时刘备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北方被曹操占了,南边是长江,对面有东吴大军;西边是巴蜀的大山,还有刘璋的军队。谁都觉得这是个死局,可诸葛亮一个人跑到东吴,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盟,又和周瑜合作,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刘备拿下荆州,接着取益州,再夺汉中,眼看就要走向人生巅峰了。
可这时候,意外来了。关羽在荆州擅自发动襄樊之战,不仅丢了荆州,损失几万大军,还破坏了孙刘联盟。张飞也因为虐待手下,被人半夜给杀了。刘备接连失去两个兄弟,彻底失去理智,不管不顾地率兵东征,结果在夷陵被陆逊打得大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
诸葛亮面对这烂摊子,又谋划了好多年,想逆天改命,可最后还是无力回天,病死在五丈原。
回过头看,水镜先生当初说的“恰逢其主,不逢其时”,还真就说中了诸葛亮的结局。他遇到了刘备这个明主,可当时的局势太复杂,各种意外状况不断,就算诸葛亮再有本事,也难以改变大局。
话说回来,要是诸葛亮当初没出山,或者换个时机出山,又或者关羽、张飞没出那些事儿,蜀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