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线战士来说,子弹和枪都是保卫国家、消灭敌人的武器,可能都曾设想每一枚子弹全射中敌人的心脏。但是因为兵种的不同,子弹的消耗量和杀敌数比例差距极大。
邹习祥研究步枪
他就是邹习祥,1922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自幼就被迫为地主服务。而地主分给的粮食,压根不够邹习祥一家人填饱肚子的。为了生存,邹习祥一家人只能进山打猎补贴家用。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邹习祥也自幼熟悉火药枪。
7岁开始的打猎生活,让邹习祥对于山地射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在邹习祥的眼中,只要是看到活物,就能预判到活物接下来的行动轨迹,进而提前做好埋伏,或者准备好射击“提前量”。
邹习祥在战壕中等待机会
当时的美国军队仍然不可一世,压根不认为志愿军是他们的对手。即便是志愿军战士已经占据了537.7高地北山的有利地形,美国大兵依然在阵地前线公然走动。这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志愿军手中落后的枪支,能够远距离杀伤他们。
美国大兵的狙击枪,当时已经装备了4倍光学瞄准镜,而包括邹习祥在内的志愿军狙击手,用的武器是“水连珠”,这和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步枪没什么两样。然而,即便是狙击枪的巨大差距,也依然没能阻止邹习祥成为“神枪手”。
邹习祥获得的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