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宠妃到人彘,戚夫人悲惨命运的背后,是这3大错误!

李子霄 2025-02-08 14:48:40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其子刘盈登基即位,吕后荣升吕太后。任何局中的人事变化,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刘邦这一离世,长期压制吕后的“大山”崩塌,生性懦弱的刘盈难以掌控局势,权力逐渐旁落,吕后顺势独揽大权。

正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仇来报”,吕后掌权后,自然要对那些曾与自己作对的竞争对手下手,尤其是备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这下可遭了殃!

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剃光她的头发,给她戴上刑具,穿上囚服,让她去做宫女们才做的繁重苦役。

然而,这仍不足以消解吕后心头之恨。

为斩草除根,她还派人去找赵王刘如意,打算将其召回长安,找个借口将他置于死地。

刘如意有个忠心耿耿的宰相周昌,一直尽心竭力地守护着他,死活不让刘如意去女阎王前报道。

但是,吕后有的是办法,一纸调令发往赵国。

面对吕后的强硬调令,周昌也只能无奈遵从。

没了周昌的看护,年幼的刘如意面对吕后的诏令,不知所措,只能乖乖听命,前往长安。

刘如意抵达长安后,在刘盈的悉心看护下,短时间倒是平安无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一日清晨,刘盈外出打猎,而刘如意因年幼贪睡,未能起床同行。

吕后瞅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露出了她那狰狞的獠牙…… 吕后派人将刘如意毒死。

汉惠帝刘盈打猎归来时,刘如意已毒发身亡。

刘如意一死,戚夫人彻底失去了依靠。她出身小门小户,本就没什么倚仗。

而吕后更是将狠辣绝情发挥到极致,下令砍掉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她的双眼,用药熏聋她的耳朵,还逼她喝下哑药,随后把她扔进厕所,称之为“人彘”。

可怜的戚夫人,儿子被毒死,自己只能默默承受这惨无人道的折磨。

这段故事读来实在令人唏嘘。

戚夫人为何会遭遇如此厄运?

归根结底,是她把吕后得罪到了极点。

一个人身上的恶果,往往是自己种下的因。戚夫人固然可怜,但细细想来,却也不值得同情,原因有三点。

一,戚夫人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骄横贪婪,甚至几次三番鼓动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做事如此决绝,把竞争对手逼上绝路,日后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真的当了皇帝,吕后的结局恐怕也会极为凄惨,小人物一旦上位掌权,心里往往会更加扭曲。

戚夫人和吕后已然成为不共戴天的生死大敌。

戚夫人看不清局势,把握不好时机,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人想要往上攀爬,该争取的自然要争取,不争又怎能进步?

但是,争也要审时度势,看看自身的资源、支持和人脉。倘若一无所有,还盲目相争,结果必然惨淡 。

什么资源都没有,还妄图往上攀爬,甚至搞一些损人利己的勾当,等到别人反击的时候,大概率是毫无招架之力,戚夫人便是这样。

戚夫人跟吕后相争,她要资源没资源,要资本没资本,论人脉,在刘邦的朝堂上,众多位高权重之人都是沛县人马,都是吕后的熟人。况且,吕后的哥哥吕释之也是功臣集团的一员。

而戚夫人呢?娘家毫无可依靠之人,她凭什么争?就凭刘邦对她的宠爱吗?就算争来了,又能否守得住?绝对是守不住的!

沛县的元老,跟吕家盘根错节的关系,刘如意根本没戏,戚夫人却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说,有些位子并非你想争就能争到的。没有家世、背景与人脉,有些位子根本坐不上去,即便坐上去了,也会被人拉下来。

因此,对于有些事、有些人,到底该不该争、要不要争,一定要看清形势,看准时机。不该争的时候就不要轻举妄动 。

二,既然不能争,就别硬争,千万不要得罪人。

在条件不成熟、单一条件不足以支撑你长远发展时,切不可硬争,硬着头皮上,很容易头破血流。

三,争也要讲究规则与艺术,万不可把人逼上绝路。

要在规则范围内行事,给别人留条活路,也给自己留条退路,如此才不至于把路走死,让自己陷入绝境。

这便是戚夫人给我们带来的流血的历史教训。

争,需看准时机、势头,考量自身实力、资源与人脉。争不过时,切莫硬拼,否则只会让自己钻进死胡同。逼人至无路可走,把别人往绝路上逼,最终自己也会陷入绝境。

恃宠而骄、贪婪蛮横、不知进退之人,终会走进死胡同,让自己陷入绝境。

说到底,戚夫人这类人,小门小户出身,没经历过斗争,又无背景与关系,没有足够的斗争经验,一个风浪打来,小船便会被打翻,根本经不起风浪,既不了解斗争的残酷,也无法面对残酷的斗争。

所以,底层之人若想向上走,必须逼自己不断经历、历练,如此才能在与他人的残酷竞争中保身,并稳中有进。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0 阅读:4

李子霄

简介:李子霄,畅销书《门道》作者,《资治通鉴》实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