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人一顿饭,8300元人民币”
当服务员笑眯眯地递来账单时,我感觉自己的心跳漏跳了一拍。
这是在新加坡码头克拉一家海景餐厅的晚餐,望着窗外金沙酒店璀璨的灯光,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人们为什么都说“新加坡不适合穷游”。
不过最讽刺的是,就在我们吃这顿“天价海鲜”的同时,在街角的小贩中心里,无数新加坡人正悠闲地享用着7.8新币(约40元)的“老鼠粉”。
这巨大的价格反差,让我忍不住想问:到底是新加坡太贵,还是我们这些游客太“冤大头”了?
走进711便利店,这种反差更加明显。
一瓶普通矿泉水要价2.3新币(约12元人民币),一大瓶装水17元,一包推荐的巧克力味油炸鱼皮零食更是要54元。
就在我对新加坡的物价彻底崩溃时,当地朋友带我发现了“省钱密码”-在离711不远的一家当地小超市里,同样的大瓶矿泉水只需1新币(约5元)
连红牛都只需0.85新币(约4元),比国内还便宜。
有趣的消费现象,初步揭示了新加坡最真实的样貌。表面上这是个成熟的国际化国家,但在消费习惯上,当地却异常务实。
他们宁愿多走10分钟到社区超市买东西,也不会在711买一份15新币的盒饭。这种精打细算的生活态度,或许就是新加坡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从渔村转变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餐饮方面的差异更让人惊讶。在当地美食中心,一份包含一荤两素的快餐,两个人花了60多块人民币,这是我们在新加坡吃过最实惠的一顿。倒是出人意料:一份汉堡套餐9.7新币(约50元),西雅图动辄100多的价格,视野相当亲民。
新加坡的这种“双重”消费结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它的城市战略。高价区服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务人士,支撑着城市的国际形象;而平价区则确保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考虑到国际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在这里既可以在米其林星级餐厅享用海鲜大餐,也可以在小贩中心吃一份30元的猪排饭,这些都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聪明的消费并不总是寻找最便宜的选择这种消费体验,让我对旅行有了新的理解:与被物价所困,不如学会欣赏一个城市在不同消费层面上表现出的独特乐趣。
临走前站在克拉码头的栏杆边,看着游船在雨后浑浊的河水中穿梭,我对新加坡有了新的认识。这座城市就像前面的这条河:表面上看起来金光闪闪,换个角度却能看到它最真实的一面。
如果问我新加坡到底贵不贵?
答案是这座城市的消费就像它的性格,既注重国际化的品质,也保留着城市高端生活的温度。
真正的旅行体验,不仅在于花费了多少,而且在于是否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对于马上要去新加坡的朋友,我的建议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跟当地的人一样,去找出这座城市里暗藏的“省钱密码”。
毕竟新加坡不只是一个奢华之城,更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