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公共区域的长椅,被突兀的钢管分割成多个小块。可以让人坐下来,但就是不让人躺下。
类似的反人类设计,在城市的公共区域很多,不光国内的城市如此,国外的城市亦是如此。
对于这种设计,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支持的人说,这是为了防止流浪汉影响市容;而反对的人说,这不够人道,一个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明水准。
背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先来看一个最新的案例。
焊上又拆掉的钢管
昆山开发区一个公园,一排排的长椅上近日被焊上了钢管,有些想躺下的人再也没有地方了。
本地人介绍,由于公园附近活跃着很多日结工,这些人会长时间躺在椅子上睡觉。当地管理部门可能觉得影响市容,所以就焊上了钢管——保证人能坐着但躺不下。
对于这个说法,一个务工人员证实了。他表示这附近确实聚集了很多外来工人。有些人就在公园里搭帐篷,或者直接睡在长椅上。
甚至有的人为了争抢长椅,还会发生争吵,所以影响确实不太好。不过经过媒体报道后,当地又把长椅上的钢管拆除了。
焊上又拆掉,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这件事存在的巨大争议。
有人支持这么做,认为公共区域的长椅,本就是供人坐着休息的,并不是专门睡觉的地方。
如果让一些流浪人员长期占着睡觉,影响市容市貌还是其次,流动人口在附近聚集的多了,还会影响治安环境。
所以从市政管理的角度看,为了确保公共区域有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必要的时候就该采取类似措施。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很大,认为城市这么做,失去了人类社会该有的温度,是一种冷酷的体现。
而且,公共区域本就是大众一起活动的场所,只要没有做出过分的行为,在长椅上躺一下为什么不行。
再者,这些人本就是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为了省钱甚至没赚到钱,迫不得已才在露天睡觉。
如果城市连这点温度都不具备,城市作为现代人类发展的结晶,那就是没有人性的,只是冷冰冰的建筑丛林而没有灵魂。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从不同的角度看似乎都有道理。而类似的做法,可不仅仅只有昆山一例。
立交桥下设立水泥锥
每个城市都会有流浪汉,有些是常年流浪街头,有的则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露宿街头。
城市的各个角落,确实能找到一些能露宿的地方。但一些区域如果出现了反人类的设计,露宿也就不可能了。
比如很多城市都有高架桥和立交桥,桥下巨大的空间能遮阳能挡雨,是流浪汉最容易聚集的区域。有些桥底下,甚至还被流浪人员布置成了家的样子。
一些城市为了防止流浪汉露宿,专门在桥下防止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物。最常见的障碍物,是锥形的水泥墩子。
这种水泥锥体,尖尖的一面朝上,数量密集排列在地面上,占满了整个桥底空间。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要说躺下了。这样,就能迫使流浪人员不再桥底长时间逗留。
除此之外,在广州,还出现过别的驱赶流浪人员的设计。
喷水和掀座
华南一带有大量的骑楼建筑,广州城区的数量规模也不少。这种楼的特点是,一层区域因为是立柱体,所以有大量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往往会成为流浪人员的聚集场所。
此前,广州城管为了驱赶流浪人员,专门在骑楼底下安装喷水设备。只要有人在骑楼底下露宿,整个区域就“下起了雨”。
除了骑楼下设置喷水设施外,广州早先的公交站点,把所有的座位长椅都拆除了。这样一来,在长椅上躺着的流浪汉确实少了。
近年来,广州公交站点的长椅又变了特色。有些公交站也设置了座位,但不再是椅子更像是凳子。这种座位面积很小,只能保证坐下而完全躺不下。
不光是广州,其他一些城市的公交站点,座椅的面积要么也很小,要么干脆从座椅变成靠椅。等车的人只能靠着座位站立,完全没办法坐下来。
至于公园或者广场等区域的座位,在“反人类”的设计上,有些地方也是煞费苦心。
焊上钢管这样的间隔物,显得很突兀,但能确保没有人能躺下来。而有些地方的座位,看起来面积很大可以躺下了,可表面是圆弧形状,躺下就很容易跌落。
总之,为了尽可能驱赶露宿流浪人员,每个城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充斥着太多反人类的一面。
这件事引发的争议虽说很大,但每个城市似乎一直在我行我素,对流浪人员的露宿行为一直表现的很绝决。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还会和外国的某些城市作比较,说外国的城市不驱赶流浪人员,证明城市有温度和人性。
但实际情况是,外国的很多知名城市,也充斥着大量的反人类设计。只不过这类设计很多,可也未能驱赶走流浪人员。
在国外,有人还专门称呼这类设计为“敌意建筑”。
一百年前的英国锥状石堆
这种反人类的设计,或者说敌意建筑,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城市街头就出现类似的建筑了。
如果你穿越回到100年前的伦敦,在街头最先看到的不一定是马车,而是角落里的一堆石头。
这种石头可不是临时堆放的建筑材料,而是尖锥形的石头,和立交桥下设置的石锥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那时候的英国人喜欢随地大小便。尤其是男性,随便站在某个角落就能肆意释放。人倒是尿舒服了,但长此以往整个城市骚气冲天,到处都是臭烘烘的。
所以,这些占据了角落的障碍物,就是故意让小便的人“不方便”。
进入20世纪后,城市在各个国家大量涌现,市政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开始弄出了更多的第一建筑。像世界第一大知名城市纽约,公共区域到处都有反人类的设计。
就是要让流浪汉不舒服
时至今日,纽约街头的流浪汉都还很多,只不过他们聚集的时候,也早已学会了如何避开那些反人类的设计。
比如纽约的地铁系统,地上的透气口,冬天会冒出不少热气。对流浪汉来说,在透气口上躺下睡觉是很舒服的。
市政部门为了驱赶流浪汉,早已在每个适合躺下的透气口,加装了朝上的尖刺。而在整个纽约,有摄影师专门观察过,类似的反人类设计可以说是到处都是。
公共区域的座椅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充满敌意的设计,可以保证人坐下,但就是不让你躺下来。
纽约的地铁系统,甚至都不愿意让人长时间靠墙站立。在每个地铁站的候车区域,专门设置了一种倚靠板。
相对于原来的建筑墙面,这种倚靠板的表面更光滑,人长时间倚靠站立,不但不舒服还容易摔倒。
公共区域的花坛,边缘部分原本也可以躺下。而纽约的花坛,要么用尖刺的围栏圈起来,要么就是在花坛的表面设置障碍物,以确保人躺不下来。
不光是纽约,另一座知名的城市洛杉矶,很多反人类的建筑设置的更狠。
在洛杉矶的贫民区,专门安装了一种防流浪汉长椅。这种椅子看起来像是放倒的圆桶,不但坐着很难受,而且完全没办法躺下来。
上述各种充满敌意的反人类建筑,总结起来就一点,就是让流浪汉不舒服,不让他们长时间在某些公共区域逗留。
所以说,有人动辄说国外的城市有温度,不驱赶流浪汉,完全是无稽之谈。甚至相比国内的城市,国外城市的反人类建筑设计的更狠。
城市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冷酷的一面,市政部门考虑的,主要还是治安环境因素。
犯罪学中的破窗效应
城市聚集着大量的人口,有工作和有家庭的人,他们都遵守着基本的管理秩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序的。
而一旦成为流浪人员,露宿街头就意味着个体脱离了社会原来的秩序。在混乱无序的体系下,有一种观点就认为这会催生更多的犯罪。
还是以美国的城市为例,犯罪学领域专门研究过一种破窗效应。城市街头,如果出现坐立、站立、打盹或者长时间等待,那么这个区域内大概率就会出现犯罪。
类似的情况越多,犯罪的发生概率也就越大。这个理论就等于再说,露宿街头的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员;如果是长时间流浪,犯罪的概率更大。
所以,城市管理人员为了避免他们聚集,就想出了反人类的设计方式,以确保他们不会在某些特定区域长时间停留。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杜绝流浪汉。尤其是在美国的各个城市,流浪汉们总有办法找到可以聚集的区域。
这样一来,那些流浪汉确实被赶走了,但他们肯定又聚集到了其他场所。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很多城市,一些城区的治安环境很差。恐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流浪人员被驱赶到该地了。
实际上,驱赶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毕竟,除了少数天性散漫的人,多数人流浪和露宿街头都是迫不得已。
如果社会的兜底保障措施到位,肯定就会让流浪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
尤其在国内,真正愿意流浪的人本就不多,很多露宿街头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并没有脱离社会体系,更不是边缘人员。针对他们,市政管理者没必要如临大敌。
结语
从本质上来看,城市的公共空间,本就是每个人共有的活动场所。只要没有违法犯罪,没有违背公序良俗,每个人在公共空间,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公共区域反人类的设计,本身就带来了很大争议。争议的背后,也反映了大众对城市温度的呼唤。
但是在另一方面,对市政管理者来说,他们要考虑的是整个城市的秩序环境。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采取这种带有防范性质的措施。
所以,无论是体现城市的温度,还是确保城市的秩序,两者的出发点都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找到平衡,让管理和温暖,一并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参考资料:
《江苏昆山为阻止务工人员过夜给公园长椅焊钢管?当地回应:已连夜全部拆除》 封面新闻 2024年12月4日《对流浪者的态度折射城市文明的程度》 南方日报 2015年1月7日《充满“敌意”的城市设计》 界面新闻 2018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