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风暖,万物生长,却也是毒品原植物悄然滋生的高危期。为全面做好禁种铲毒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毒品原植物种植,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禁种铲毒意识。连日来,三都县公安局紧抓罂粟生长关键期,采取“无人机巡查+人工踏查+入户宣传”的禁毒模式,打出禁种铲毒的强力“组合拳”,筑牢辖区禁毒防线。

按照“重点排查、全面踏查、不漏一户”的工作原则,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模式,三都县公安局民辅警深入辖区各村,对田间地头、院落、菜园、树丛等有可能滋生种植毒品原植物的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踏查,对可疑植物细致甄别,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丝隐患。
考虑到群众种植毒品原植物比较隐蔽,民警还采取“无人机”等新型科技措施对辖区全领域开展航拍,最大限度压缩非法种植空间。
“这片区域地形复杂,人工巡查难度大,无人机可以快速覆盖。”专业操作的民警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紧盯屏幕。无人机凭借高空视角广、热成像识别准、机动性强等优势,对辖区潜在风险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构建起“空中扫、地面查、人力巡”的立体巡查网络。
“无人机发现可疑目标后,我们会立即锁定位置,安排人员实地核查。”禁毒大队民警介绍,通过科技手段,禁种铲毒工作的精准性和覆盖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这里疑似有几株罂粟!”
近日,民警在凤羽街道文化路通过无人机排查居民住房楼顶时,发现一处被透明网围挡起来的可疑“菜地”,在无人机拉近视角仔细探查下发现了疑似罂粟的植物。随后,民警将这一线索迅速移交至凤羽派出所进行进一步核查处理。
接到线索后,凤羽派出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警力前往该居民家进行现场核查。
经核查确认,居民吴某某于2025年2月份偶然捡到少许种子,有种植习惯的吴某某便将其种在了自己家楼顶的泡沫箱内。
民警当即对发现的罂粟现场进行铲除,经清点发现,共成活罂粟原植物67株,尚未开花结果。

吴某某的非法种植行为,民警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法治教育,当场告知吴某某,罂粟是毒品原植物,种植罂粟是违法行为,无论数量多少,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缺乏相关知识的户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很是后悔,向民警承诺以后不会随意种植不明的植物了,并表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近日,三都县公安局大河派出所组织民辅警常态化开展日常走访摸排工作,在经过辖区大河镇红光村龙场时,发现居民黄某某神情不自然,有意无意躲着民警。
民警当即留了个心眼,找到黄某某询问相关问题并开展宣传工作。民警发现,在回答其他问题时,黄某某神情坦然,能够正常与民警进行交流。
当民警向黄某某开展禁毒相关知识教育时,民警发现黄某某神色异常,借口干农活随即走开。

随后,在对其他居民群众进行摸排时,民警将话题往黄某某身上,最终,附近居民透露,黄某某最近从山上带下来几株野菜,据黄某某描述,野菜可以吃也可以入药。
根据居民描述,民警怀疑野菜估计不是一般的菜,而是“罪恶之花”罂粟。
民警找到黄某某,并提出想看黄某某的野菜,黄某某多次借口拒绝,最终在民警不容推辞的态度下,看到了所谓的野菜。
民警通过现场仔细辨认,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最终确定这些野菜正是毒品原植物罂粟,经清点共计13株。

民警当场依法将这13株罂粟全部铲除,消除了潜在的毒品危害隐患。
铲除结束后,民警对黄某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详细地向黄某某讲解非法种植罂粟的违法性,以及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带来的严重危害。
“罂粟和大麻、古柯三大毒品原植物,我国法律规定,一株都不能种,种一株就是违法。”听到黄某某的说辞,民警当即对其展开相关的普法教育。
在民警耐心的普法教育下,黄某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懊悔不已,并承诺今后一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不再犯。

“不是菜,不是花,种上一株也违法。”另一边,民辅警还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等方式,面对面向周边群众普及毒品原植物的种类、特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法律规定及相关解析,以及违规种植罂粟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告诫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自觉筑起“不想种、不敢种、不愿种”的思想防线。此外民警还呼吁群众积极参与禁毒,鼓励群众如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今年以来,三都公安已累计开展踏查行动50余次,出动踏查人员100余人次,排查重点区域70余处,口头警告30余人,行政处罚1人,成功铲除罂粟植株1000余株。通过精细化的踏查行动和后续巩固措施,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毒品根源正逐步被铲除。
下一步,三都公安将采用“无人机空中巡查+人工踏查+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查处力度,全方位开展禁种铲毒踏查行动,让“罪恶之花”无处绽放。
通讯员 叶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涛
编辑 高荣华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