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一座总投资220亿元、年产能规划50GWh的智能化新能源电池工厂正加速崛起。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
这里,是中创新航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也是华中地区首个大型新能源电池项目。负责此基地建设运营的,是拥有管理学和技术专业背景的孙敬女士。
自2021年落地以来,这座工厂以“智造力”刷新行业纪录,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支点。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它定位为集团内“产品型号最全、业务范围最全”的标杆工厂,覆盖电芯、组合电池、模组等全品类产品,服务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领域。
武汉基地项目共规划四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已量产,三期进入调试阶段,四期正在规划中。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亿瓦时(50GWh),相当于每年可为60万辆纯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
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堪称行业奇迹:一期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二期厂房提前半个月封顶,三期从签约到开工仅一个月。
这种“车谷速度”背后,是武汉经开区对新能源赛道的全力押注。通过中创新航等项目,补齐新能源汽车“三电”供应链短板,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电池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中创新航武汉基地的产品以“高性能+高安全”为核心竞争力:
超快充技术:搭载该基地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30公里”,适配小鹏、东风等头部车企的畅销车型。
全球首创安全标准:三元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磷酸铁锂电池包通过枪击极限测试,重新定义了锂电池安全标准。
智能制造保障一致性:生产线采用每分钟喷涂超百米的智能涂布系统、国内首台超高速切叠一体机,关键设备数控率达100%,产品不良率趋近于零。
基地还通过独创的“One-Stop”电池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系统,减少40%的结构件数量,实现高度集成化与轻量化,引领行业迈向TWh(太瓦时)时代。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负责人:孙敬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的落地,不仅填补了武汉新能源电池产业的空白,更成为地方区域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产业链的聚合:项目吸引了电解液、隔膜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助力武汉经开区形成“电池-整车-储能”的闭环产业链。东风等本地车企,通过基地缩短了供应链半径,可望降低生产成本超30%。
产能辐射全国:作为中创新航全球8大基地之一,武汉工厂覆盖华中、华东市场,2024年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
绿色转型的标杆:基地达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为湖北省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武汉市委常委、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考察基地
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的评价认为,该项目“为车谷冲刺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补上关键一环”。
2025年3月,孙敬获评中国车谷2024年度经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