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时任贵州晴隆县委书记的姜仁坤到农村实地调研扶贫工作时,秘书看到老乡拿出来的凳子上落满了灰尘,想用纸巾擦一擦,被姜仁坤给制止了,然后他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事后,他告诫来调研的干部:不擦,我们脏的只是裤子。擦了,伤的是老乡的心。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迅速拉近了姜书记和贫困户之间的距离,但这个方法并不是姜仕坤首创的。
【姜仕坤2016年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享年47岁】
早在革命年代,我们的干部就是这样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在渡江战役之前,部队缺乏做船的木头,于是上级发动各级指战员到老百姓家里去寻求支援,但在去之前宣布了三条纪律。
第一条是不能强求,而且说话要和气。要向群众说明,只是暂借,仗打完了就会还回来,如果损坏了,会照价赔偿。说话的时候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凶巴巴的。如果老百姓不肯借,不能强求,更不能动粗。
第二条是不能穿新衣服去。北时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获得了解放,我军的后勤保障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各级指战员都发了新衣服,但上级要求只能穿旧衣服去。为什么?怕老百姓产生距离感。
【1949年的军民合影】
旧中国积贫积弱,就算是城市里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也是很拮据的,能在过年做一件新衣服的,都是不错的人家。普通人十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的大有人在。如果上门来的干部战士们都穿着新衣服,就很容易让老乡们产生距离感。
第三条就是不准擦凳子。有的老乡十分热情,看到队伍上来人了,不管能不能帮得上忙,都会先拿出凳子招呼同志们坐下来歇歇脚,喝口水。可老乡们的条件都不好,有的凳子长年没有人坐,落满了灰尘,但上级有要求,要坐可以,绝对不能擦拭。
因为一擦拭,就是嫌老乡家的凳子脏。这也是上级为什么要求不穿新衣服去的原因之一。有的人爱惜新衣服,难免会下意识地做出擦拭的举动,这一擦,擦掉的不是灰尘,而是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再也无法共情了。
【渡江战役中,一位撑船送子弟兵渡江的老奶奶】
当年的干部们积极和群众打成一片,连这么小的细节都考虑到了,老百姓怎么能不信任我们?怎么能不支持我们?他们宁可自己睡地上,也要把床上的铺板捐出来。他们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把挡风的门板捐出来。没有老百姓无私的支持,就没有后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没有后来的解放全中国了。
可今天有些人的思想已经变了,觉得和群众不再是一路人了,自己高高在上,富贵逼人。他们做的、想的都和普通群众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几年的管控,不少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我在担心明天没米下锅,你却在抱怨不能按时吃燕窝?许多人错过了和亲朋好友的生离死别,你却在为错过女儿的成人礼而哽咽?看来,有些人的悲欢和我们并不相通。
【他们的悲欢已经和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许多人已经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几千块的丝巾,几万块的耳钉,几十万的手表,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不修边幅的农民。农民怎么了?没有农民的全力支持,能有你们的今天吗?
中央一直在强调要不忘初心,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领导干部勤俭廉政,廉洁自律。可有的人忘了,他们已经成了“朱门”,完全脱离了人间疾苦,脚下不沾泥土,自然沉淀不下群众的感情。不肯坐脏凳子,自然也就无法与群众共情。
庆幸,我们还有肯坐脏凳子的姜仕坤书记。
别夸张,农民也讲卫生,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