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开创卫戍区军官直升武警司令的先例,仅为大校衔,无缘将官

达令读书乐 2023-03-24 00:01:33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携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仓皇出逃,我国立即决定首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周总理专门指定了3个人负责保卫首都,全权执行首都戒严令。

这3个人就是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吴德、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司令吴忠、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政委杨俊生。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参与了首都保卫工作,他便是时任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副司令李刚。

就在林彪出逃后没多久,他的3个亲信,即: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周宇驰、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处长于新野、林立果的秘书李伟信劫持了3685号直升飞机也企图外逃,但是被拦截迫降到怀柔。

吴德、吴忠、杨俊生知道消息后,旋即派北京卫戍区副司令李刚,前去现场主导处置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某种程度上说,李刚在关键时刻为保卫首都安全、保卫国家安全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看到这里,有人难免对李刚的资历感到很陌生。

毕竟,北京卫戍区的军政主官吴忠和杨俊生都是开国少将;吴德虽然没有军衔,但也历任天津市长、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等职,三人都属于军政高级领导,那李刚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此,我们可不要小看了李刚。

如果单从当时的职务来看,李刚就是卫戍区的一位普通副司令,但是在十年后,他拥有了一个全国都知晓的新身份——武警部队第一任司令员。

192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李刚,16岁就参加了革命,先后在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朝鲜战场对阵敌军,上阵杀敌,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刚先是在林彪麾下的八路军115师作战,而后又调到陈毅麾下的新四军作战,参加了阜宁战役、清江战斗、石塘战斗等;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刚在林彪麾下的第四野战军作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转战东北、华北、华南等地;

在朝鲜战争时期,李刚在彭总麾下,随第一批志愿军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和临津江西岸防御战。

经过战火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淬炼,李刚也由刚入伍时的毛头小子,成长解放军的营长、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团长等中级指挥员。

我军首次授衔时,根据战功和他所担任的职务,李刚被授予了开国上校军衔,没多久李刚又升任39军117师师长,他的军衔也随之晋升为大校衔,同样属于开国大校的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李刚还曾到苏联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深造过,专攻战役战略学,包括副总参谋长徐信上将、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赵华清少将都曾在该校就读过。

李刚从苏联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短暂担任了总参谋部军训部合同作战处处长就调任北京卫戍区工作,这一干就将近20年时间,先后担任北京卫戍区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或许正是因为李刚在革命战场上出色的表现,以及在关键时刻站稳立场,协助处理九一三事件,国家才会把建立武警部队的重任交付到他的肩上。

1983年4月5日,武警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级别定为副大军区级。作为一支独立于解放军的第二大现役武装力量,国家并没有选派已担任7年北京卫戍区司令的吴烈少将来领导武警部队,而是选择吴烈少将的副手李刚副司令来主持武警的建设工作。

彼时的北京卫戍区还是一个兵团级单位,60岁的李刚作为副司令员,是副兵团职军官,跨军种来到武警部队当一把手,创下了卫戍区军官直升武警部队军事主官的先例。

这样一来,武警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机构完善、制度订立等责任,都需要李刚全力承担。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武警总部各项建设走向正轨,李刚也完成了使命,光荣退役。

鉴于李刚担任副大军区级的武警部队司令时,全军还没有恢复军/警衔制,使得他的最高军衔只是开国大校衔,未能等到1989年的武警第一次将官警衔授予仪式,遗憾错过了武警中将警衔,成为武警部队历史上唯一一位无将官警衔的武警司令。

而接棒李刚担任武警部队第二任司令的李连秀,有幸见证武警部队首次授予警衔仪式,成为武警部队第一位将官司令。

除了武警司令李刚没有获得武警将官警衔之外,他的搭档、时任武警政委赵苍璧同样没有警衔,并且赵苍壁政委还不是职业军人,而是由公安部部长兼任的武警政委。

刚进入新世纪后没多久,在2001年临近国庆节时,李刚司令辞世,享年79岁。

在此,向李刚司令致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