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谁是全球最懂贴牌生产的企业,它自称第二,就肯定没人敢称第一!
“南极人”在它面前都只能算是个弟弟!
今天就来聊聊,曾经不可一世的飞利浦,是如何从孕育出“光刻机之王”阿斯麦的全球工业霸主,沦落为如今的“欧洲南极人”的。
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是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并先后研产出全球首个医学X射线管、首台电动剃须刀Philishave、全球首盘紧凑型磁带Compact Cassette,并于1983年与索尼合作推出CD技术,成为音乐存储标准。
彼时的飞利浦还是能和“上帝的左右手”——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GE掰手腕的工业巨擘,业务几乎全领域覆盖。
而这些创新创举,也不过是飞利浦顺手完成的,但要说当时乃至如今技术含金量最高的,还得是“阿斯麦之父”这个名头。
阿斯麦,大家都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其最初的技术团队均出自于飞利浦。
上世纪70年代,飞利浦就已涉足半导体领域,1978年时,飞利浦已掌握步进式扫描技术雏形,可惜高层目光短浅,对光刻业务十分消极。
1984年,飞利浦分拆光刻机业务成立阿斯麦时,初期仅投入210万美元,且未提供办公场地,导致阿斯麦员工只能在极为简陋的板房工作,后期更是逐步剥离相关资产。
彼时的飞利浦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弃子”最终竟能成长为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供应商。
反观飞利浦,多元化业务的过度扩张、后续核心业务的剥离以及愈发乏力的创新,带来了不可挽回的衰弱。
鼎盛时期,飞利浦手握大把专利,后期创新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可能最大的“专利”就是飞利浦的logo了。
联想与飞利浦虽然同样是授权贴牌,但亦有差距,联想保留PC、服务器等核心品类的研发与供应链管理,贴牌集中于非核心领域;而飞利浦的贴牌更彻底,直接以品牌租赁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仅通过授权费获取收益,实际生产完全由第三方负责。
2020年时,单中国市场,就有超20家公司贴牌飞利浦,授权品牌虽能短期提振利润,却透支了百年积累的信誉,最终飞利浦从创新引领者退化为“IP贩售商”。
百年商誉,付之一炬,本可以成为如西门子般无所不能的工业巨擘,现在却只能依靠医疗吊命,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