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7日,在给予加拿大为期一个月的关税宽限期仅一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声了,称将最早于7日当天对加拿大木材和乳制品征收新的关税,其中或对乳制品征收250%的对等关税。当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话时表示,特朗普历数加拿大多年来一直在木材和乳制品方面剥削美国,并提到加拿大对美国乳制品征收约250%的关税,对木材征收“极高的关税”,所以美国将对等征收相同额度的关税,可能最早于7日开始执行,也可能等到10日或11日执行。

总之,小心翼翼的加拿大,此番还是没能躲过美国的关税“大棒”。
一、特朗普的政治意图
1. 巩固国内政治支持,转移矛盾焦点
特朗普上台以来频繁发声,多次扬言加征关税。加征关税延续了其“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特朗普通过指责他国不公平竞争、非法移民和毒品等问题,塑造美国作为“贸易受害者”的形象,试图激发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巩固保守派选民的支持。例如,刚上台不久,他就将芬太尼危机归咎于中国和墨西哥,尽管数据显示墨西哥已成为主要来源国,但特朗普依然一意孤行,此举真实意图意在转移对国内治理问题的批评。
2. 重振美国制造业,推动“再工业化”
特朗普声称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产业,尤其是钢铁、铝、能源等传统行业,以兑现其重振制造业的竞选承诺。例如,2025年2月对钢铁和铝全面加征25%关税,目标直指加拿大、巴西等主要出口国,试图减少进口依赖并推动美国本土生产。此外,他试图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贸易集团,削弱中国在美洲的经济影响力。
3. 挑战全球化战略,重塑国际经济秩序

特朗普的政策被视作对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的挑战。他通过单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破坏WTO多边规则,推动“脱钩断链”,试图将全球经济格局转向区域化、孤岛化。有专家指出,特朗普的“脱钩断链”可能逆转全球化三大特征:统一市场、制度性成本降低、贸易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进而加剧全球产业链重塑的不确定性,给增长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挑战。
4. 外交施压与谈判筹码
仔细观察会发现,特朗普加征关税有许多不确定性,关税成了胁迫他国妥协的工具和筹码。例如,他通过推迟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税生效以换取移民政策让步,或通过威胁巴拿马终止与中国的合作,强化美国在美洲的地缘控制。对中国而言,特朗普试图以关税逼迫中国在贸易逆差、投资等领域让步,但中方已明确反制,显示其策略收效有限。

多说一句,在“两会”外交主题记者会上,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中国外长王毅强调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更是提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随后的“五连问”,直指美国的加征关税的要害:
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
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通货膨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
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这下把美国贸易战、关税战的底裤,扒的干干净净,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除了“意识形态”“政治强加”能解释的了,其他的就解释不通了。美国的“自由美利坚”,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美国利益优先的情况下,才能自由。
二、对普通人的影响

加征关税,并不仅仅只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纠葛,对普通人的生活也影响极大。
1. 生活成本上升与通胀压力
加征关税的直接后果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例如,美国对钢铁、铝、能源产品的关税可能导致汽车、建材等消费品价格攀升。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2025年美国通胀率将因此额外增加0.54个百分点,普通家庭年支出可能增加数百美元。此外,中国对美农产品加税可能推高美国农业州的生产成本,间接影响食品价格。
2. 就业与收入的不确定性
美国本土制造业短期可能受益于保护性关税,但长期可能因供应链效率下降和报复性关税而受损,毕竟加征关税并不是只有美国才有的手段,如中国针对汽车、能源的就采取了果断反制措施。依赖出口的农业和能源行业(如大豆、液化天然气)将面临中国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进一步影响相关从业者收入。
3. 全球供应链波动与商品短缺
关税战扰乱全球产业链,例如芯片、药品等关键领域可能因贸易壁垒,出现供应延迟或短缺,影响电子产品、医疗服务的使用的时效性。此外,美国试图将产业链转移至“友岸”国家,如墨西哥,但因为“水土不服”,可能导致成本上升而影响终端消费品质量或价格波动。
4. 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全球贸易紧张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若通胀反弹迫使美联储重启加息,将会引发美元回流,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风险上升,间接影响普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如股市、债券市场波动。中国扩大内需和“一带一路”合作虽可缓冲对美出口下滑,但全球经济放缓仍可能通过外贸和投资渠道传导至国内就业市场。
三、总结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政治意图交织着国内选举策略、产业保护主义与地缘博弈,但其经济代价却可能由普通消费者和劳动者承担。长期来看,逆全球化政策将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而中国通过区域合作和内需扩张的应对策略,或将成为对冲风险的稳定力量。作为普通老百姓需关注通胀、就业及供应链稳定性,并做好财务规划和多元化投资以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