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世界主要大国海外军事基地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印度近年来海外军事基地发展建设的情况梳理分析可以看出,海外军事基地的变迁是一个国家实力地位的写照。纵观世界大国和印度海外军事基地兴衰历程,其中体现出的特点规律大致如下:
(一)奉行的战略原则是印度海外军事基地的根本前提条件
由于每个国家需要捍卫的国家利益不同,因此奉行不同的战略原则。据此可以将国家分为地缘政治主导型和地缘经济主导型两类,前者如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守成大国,后者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
印度这类地缘经济主导型国家奉行的战略原则具有防御性。坚信国际安全的“非零和性”,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视为首要目标,认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自身突出的国内发展问题,要通过扩大海外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活动来解决国内社会和经济矛盾。印度更关心自己在国际经济战略格局中的位置和收益,并不从追求国家安全和地区主导权的角度制定对外战略,而是从地缘经济视角出发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地缘经济主导型国家总体上缺乏建设永久性、大型海外军事基地的意愿,即使部署海外军事基地,也是出于维护地缘经济的考量,且多以柔性军事存在为主。
与之相对,地缘政治主导型国家奉行的战略原则具有进攻性。坚信国际安全的“零和性”,以追求国家安全为首要目标,认为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主要来自外部,必须通过成立军事同盟、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进行军事干预等手段,强化全球或地区军事领导权来维护国家利益。这些国家优先关注在国际安全事务和大国军事力量对比中处于优势地位,巩固自身对战略利益区的主导能力,维护势力范围并获取更大的相对收益,使地区国家按照大国设计的战略方向和轨道发展运行,进而对大国形成非对称性依附型关系。地缘政治主导型国家由于海外利益多样复杂,因此倾向于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以其强大的军事投射和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利益。
(二)国内财政状况是印度部署海外军事基地的重要支撑条件
每个国家的财政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其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的意愿和能力,它决定了其海外军事基地的位置(远或近)、数量(多或少)、规模(大型或小型)、以及期限(永久、半永久或临时)。当国家财政状况良好时,由于军费预算的充裕,可能会选择增加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如近年来俄罗斯随着经济好转而逐步恢复了在中亚、黑海、中东等地区的军事基地。而当国家财政状况恶化时,会导致国防军费投入减少,进而导致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如美国由于20世纪70年代财政状况恶化,1977年全球大型海空军事基地从1953年的150处减少至约30处。然而,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国家财政状况的恶化,并不必然导致海外军事基地的收缩,比如,虽然受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法国经济困难军费开支不足,但法国还是决定于2009年在阿联酋部署新的军事基地等案例,说明就算有些国家的国内财政情况虽然影响和制约其海外军事基地部署,但与其国家的战略认知相比,其权重还是居于次要地位。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2023年6越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当我作为总理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经济体。”不得不说印度近年来经济实力正在稳步提升,为其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三)军事投射能力是印度部署海外军事基地的重要技术条件
军事投射能力,是部署海外军事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军事投射能力与一个国家军事技术水平高低息息相关。自二战结束,战略核武器性能的提高、军用飞机航程的增大、舰船动力技术的革新、空中加油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换代、无人系统投入使用等,都极大提升了大国的军事投射能力。军事技术的发展提高,促进了大国在远离本土的战略要地部署海外军事基地。
军事投射能力的增强,也会提升部署海外军事基地时的反介入能力,减少其部署海外军事基地时遇到的矛盾和阻力。印度部署海外军事基地时,通常都会面临敌国或潜在敌国实施的反介入战略的干扰和阻挠,这种战略一般包括对军事基地东道国施加政治经济等压力、以影响安全和破坏环境等借口煽动东道国民众开展抗议运动、抢先在东道国建立基地,甚至以强有力的军事手段阻止等。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成功部署海外军事基地,必定是因为其拥有了基于投射军事力量基础上的、强大的应对反介入战略的军事技术和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军事投射能力和基于此产生的反介入能力,是印度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的重要技术条件。
(四)东道国立场是印度部署海外军事基地的重要外交制约条件
各个国家在东道国部署军事基地,牵涉到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尊严以及政治外交斗争等复杂因素,尤其是在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部署军事基地更显敏感。基地东道国的态度,决定了域外军事基地的去留。
通过对一些国家海外军事基地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基地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反对在其领土之上部署军事基地的原因主要有:主权因素,如认为在本国领土部署外国军事基地,是对本国主权的侵犯,尤其是前殖民地国家对此反应尤为强烈;政治因素,如基地东道国政权更迭,导致对设有军事基地域外大国情感和政策发生变化;经济因素,如基地东道国因基地费用等与派遣国发生争议;外交因素,如霸权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施压基地东道国关闭基地、利益枚关的第三国离间基地派遣国和东道国等;社会因素,如美国驻日本基地给当地民众造成的人身安全威胁以及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等引发当地民众不满及抗议;宗教因素,如沙特政府以“异教徒”裹读伊斯兰圣地为由反对美国在沙特部署军事基地。
印度建设海外军事基地为获得东道国对部署军事基地的许可和支持,可以采取以下手段:给予东道国经济援助、最惠国待遇、高额租金等经济手段,可以效仿美国和法国在吉布提部署军事基地;为东道国提供安全保护,可以效仿美国渲染伊朗和伊拉克的威胁,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国部署军事基地和导弹防御系统;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获取和维持海外军事基地,可以效仿美国在北约国家的军事基地部署;积极参与当地社会经济事务,密切关系往来、改善形象,可以效仿冷战后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
(五)国际法是印度部署海外军事基地的重要法律保证条件
印度在开设海军军事基地的时候,为获得部署海外军事基地的许可,保证其能够长久运营,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前提下,通常会通过国际法渠道,与东道国签订《驻军地位协定》或《军事合作协定》,以明确军队在他国的权利义务阂值边界。驻军协定的核心条款一般涉及以下内容:一是主权问题。例如东道国仍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印度可与东道国就军事基地的其他相关权利进行磋商让渡。二是司法审判程序。包括相关案件的管辖权划分、重大刑事案件的程序性要件等。三是驻军的权利义务问题。具体包括海外军事基地的使用权、有限自治权、自卫权等权利及支付租金、按照协议要求规模部署军队及武器装备、遵守东道国法律等义务。研究表明,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法律依据越充分,印度越有可能长期使用位于东道国的军事基地,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