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4次登门,持宝人同意捐出传家宝,谁知一跃成青州镇馆之宝,填补历史空白

瑞知道讲故事 2024-10-03 00:09:12

1983年,山东青州郑母村,青州市文物管理所老所长魏振圣第24次走进赵焕彬的家,在他苦口婆心“软磨硬泡”下,赵焕彬终于松了口,同意把家中祖传的宝贝上交。这下不得了,宝贝直接成了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

01

古代科举考场情景

郑母村是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家乡,而赵焕彬是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他捐出的这件宝贝正是赵秉忠殿试卷。

时间回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十五岁的赵秉忠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走进殿试考场。

此前,他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先后通过了院试、乡试、会试。如今他与300名和他一样优秀的竞争者一起,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此时正是日出时分,考卷发了下来,赵秉忠一看: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由万历皇帝亲自拟定。

影视剧中的万历皇帝

赵秉忠略一思考,已是成竹在胸,他提笔蘸墨洋洋洒洒写下2000余字的答卷,用的是馆阁体小楷,洋洋洒洒,无一误笔。

他的答卷紧扣题目,开门见山,指出帝王执掌国家政权,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就必须有“实政”和“实心”,接着,他对这种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作了详细解释。

他的回答深得帝心,万历皇帝大笔一挥,在卷头写了“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赵秉忠,头名状元!

古代考试流程

此后,赵秉忠仕途顺利,先是进了翰林院被皇帝授予修撰一职,后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

只是当时魏忠贤奸臣当道,很多正直的大臣受到打击和迫害。魏忠贤多次在皇帝面前说赵秉忠的坏话。皇帝对赵秉忠的印象却不错,问:“你说的是那个穿短袍讲经学的吗?我看其人忠厚,正要重用他呢!”

赵秉忠不愿与奸人同流合污,多次上书请辞还乡。皇帝批准,派驿官护送回家。

魏忠贤却打算放过赵秉忠,诬蔑他与刘钟英“久倚门户”,对他“削籍夺俸”。天启六年(1626年),53岁的赵秉忠愤懑而死。

02

赵秉忠像

近400年过去了,历史的硝烟散尽,鼓角争鸣早已远去。状元的殿试卷却流传下来,每日数以千计万计的八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赵秉忠殿试卷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行文高35.7厘米。试卷共十九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共四折,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表明他家世清白。

后一部分是正文,为十五折册页,全文共2460字。卷首顶天朱书有“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万历皇帝亲笔御批。历史上能领受这六个大字也是屈指可数。所以说,这个状元的含金量极高。

卷尾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意味着这些人都要为这场考试的公平公正负责,加盖了“弥封关防”长印。

赵秉忠状元卷

故宫博物院王以坤、冯华两位老专家目前鉴定为真迹,并表示:我们国家明代殿试卷发现的只有这一份真迹,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03

赵秉忠的家乡山东青州,历史悠久,大禹治水的时候,亲自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从那时候起青州就成为中国版图中最早的疆治之一,迄今已有6000年。

作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素有“小大博物馆”之称。赵秉忠状元卷,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

青州博物馆每日人流如织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风采的,唯有赵秉忠。

所以每天参观状元卷的人数有上万人。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想让孩子沾沾文曲星的才气。

山东是高考大省,考公务员的人数也特别多,看来不是没有缘由的。毕竟他们的老祖宗就很厉害。

如果你去青州博物馆,一定要去看看这唯一存世的明代状元卷——赵秉忠状元卷,一睹状元风采。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