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族啊,现在算是真的绝后了。”
病入膏肓的孔祥熙虚弱的从嘴里挤出了这么几个字,而他的眼前正站着他的孙子。
作为民国时期最具有财力的大人物,他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的。
最终在解放之后举家逃亡美国,过上了远离家乡的生活,直到去世。
那么为什么他的孙子就在眼前他却说出这样的话?他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他的身份,他是我们先师孔夫子的后人。
这个身份在当时可了不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小就开始接受非常好的教育。
家里人希望他能够成才,成为人人敬仰的大人物,为学术界带来更多贡献。
这样的出身却不能改变他的性格,他讨厌这样的教育方式,这让他觉得非常枯燥。
他渴望能够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于是在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这些文化让他感到深深地着迷,便执意要求学习西方文化。

家里人一开始非常反对,但是最终也没有扭过他,将他送进了西式教育的学堂中。
然而正是这次机会让他对清政府的腐朽更加的抗拒,他也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商量,怎么将清政府推翻。
可是他们都是学生又哪里有这么大的能力呢,只不过这颗反抗的种子已经被种下了。
可以看出此时的他还是充满着热血的一个青年,随着清政府越来越腐朽。
很多人都站出来打出了反清的旗号,其中孙中山就是一个。
孙中山在这个时候也成为了他心目中最敬佩的英雄,在国外期间他也接触到了孙中山。
两人一番谈话之后,他对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更加敬佩了,誓要追随他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在孙中山的号召下,不久之后他就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成为了当时的中坚力量。
也正是这个机会,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宋霭龄。
两人相识也是因为孙中山,因为都是属于大家族的后代,家里人对两人的感情也比较支持。
随着两人和感情越来越好,最终步入婚姻殿堂,但是不久后他对于革命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
抛弃了孙中山先生走的道路,跟蒋介石勾搭在了一起,狼狈为奸。
他打着实业救国的旗号,实际上是在垄断一部分的市场,并且从中大肆敛财。
他早就没有对革命的那股子热情,而是变得无比的贪婪,眼中只有钱。

而此时一个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他,当时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实际掌权人。
孔祥熙凭借着和蒋介石连襟的关系找到了他,表示希望能够从事财政方面的方面的工作。
本来这个位置就是空的,因为前任财政部长和蒋介石不和,选择了离开这个岗位。
正好蒋介石也发愁这个位置该给谁好,孔祥熙就出现了,平心而论蒋介石把这个位置给他是很放心的。
一方面,两人属于是亲戚关系,他信得过,但凡是别人蒋介石都要考虑再考虑。
另一方面是孔祥熙在经济方面也有一些手段,毕竟他也进行了实业救国,虽然这只是个假的旗号。

果然不出所料,孔祥熙一登上这个位置,贪婪地嘴脸就暴露无遗。
他更有能力来整治这个市场,并且从中捞钱,在任期间他所捞的钱数额堪称恐怖。
只是在市场上这样的小打小闹已经让他感到无聊,这样捞钱的速度慢,倒不如直接干点大的。
什么是大的呢?军火,这个行业在民国绝对是一个最挣钱的行业。
四处军阀割据,没有枪炮凭什么割据呢,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从中大肆敛财。

可以说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卑鄙的发国难财,但是他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东西。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此时的他心里却怯弱起来,面对着日本,他选择了低头。
张学良不断地致电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够出兵和日本人作战。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是不想这么干的,毕竟东北沦陷并不会影响他的统治。
孔祥熙也表示千万不能和日本人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后,战争将会扩大,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眼下他所考虑的一切东西都离不开钱,只要是跟钱有关的他就关心。

正是在国民党这样状态下,大片的土地沦陷,为后期的抗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随后在解放战争结束前夕,孔祥熙感到不妙,自己这些年来干了很多的坏事,一旦落到解放军的手中,肯定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既然这样,他趁着国民党混乱的时候,将自己的财富一笔一笔的转到国外去。
并且还带走了金银珠宝,最后带领着一家人前往国外生活。
到了国外之后这些钱确实保证他们一家人都过上了非常舒服的生活。

孩子们也都在国外安家落户,凭借着自己的财力,儿子娶了一个洋媳妇。
生下了混血儿,但是这个孙子在他眼里一直不是非常的认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是否纯正很讲究。
这个小孙子明显不是自己纯正的血统,所以他才会说出开头的那番话。
不过这也只能说他自己咎由自取,如果当时他不做那些事情,又怎么回落到如今这一步呢?
信息来源:孔祥熙的功与过2011年09月30日17:49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