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1岁的独居女性赵晋因病离世,留下500多万遗产。令人唏嘘的是,在她离世一年后,9位亲人因遗产分配问题对簿公堂,这场争夺战最终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
赵晋生前饱受病痛折磨。她患有先天家族遗传糖尿病,34岁时被诊断出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尽管每周需要透析三次,她仍坚持经营网店维持生计。2022年,这位坚强的女性走完了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赵晋离世后,父亲一方的5位亲属和母亲一方的4位亲属共9人站了出来。父亲一方提出将遗产平均分配,每人获得1/9;母亲一方则认为应该先将遗产在两方亲戚间平分,再按各自人数分配。双方争执不下,最终诉诸法庭。
在法庭上,亲戚们各执一词:
大姑称会打电话询问病情并不定期打扫卫生
二姑的儿子处理了丧葬事宜
四叔同住一个小区,常陪她做透析并请她吃饭
五叔是出租车司机,帮送货并带她旅游看病
母亲这边的亲戚也列举了各种"帮扶"行为
法院的意外判决经调查,法院发现赵晋主要靠自己生活,发病时一般自行就医,严重时才让亲戚陪同。多数所谓的"帮扶"只是正常人情往来。根据《民法典》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
最终法院判决:
400万房产收归国家,由民政局管理用于公益事业
110余万现金遗产按帮扶程度分配:经常帮助的叔叔分得20%,其余各得10%
留给社会的思考这起案件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多个问题:
随着独居人群增多,类似遗产纠纷呈上升趋势
亲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性
法律在维护公益与照顾人情间的平衡
案件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立遗嘱不是诅咒,而是对生者的负责。提前规划财产分配,才能避免身后的人性考验。
在这场遗产争夺战中,500多万遗产如同一面照妖镜,既照见了亲情的算计,也展现了法律的温度。它提醒我们:在物质之外,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怀与陪伴,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