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退休金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人在说,为什么体制内的人退休后能拿到高额的退休金,动辄七八千甚至上万,而体制外的人,尤其是企业退休员工,往往只有一两千,甚至农民的退休金只有一两百一个月。
这种差距到底从何而来?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平衡,甚至愤愤不平。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探讨背后的原因。
说到养老金的分配,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按贡献分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也是对劳动者的一种激励机制。也就是说,你在工作时贡献越大,养老金的回报自然就会更多。而今天这批养老金较高的退休员工,很多都是在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期进入职场的,他们的贡献,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有人会说,“我们也不是没贡献,干了几十年,贡献不小。但是早些年,国家经济水平低,工资待遇有限,养老金的计算基数也低。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后来的劳动者在更高的工资水平、更强的企业效益下工作,他们的缴费基数自然比之前的要高,这就直接影响了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举个例子,今天一个企业中层干部,月薪能达到两三万,而放在十年前,可能只是一两千块的工资。这种工资上的差异,决定了养老金的差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很简单,工资高、缴费基数高,退休后的领取金额自然也高。这并不是歧视老员工,而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有人贡献大,有人贡献少,这种差距是合理的,也是公平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社会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十几年前,很多人六十岁退休后,可能享受的退休生活也就是十几二十年。而现在,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七八十岁身体依然硬朗,享受退休金的时间也大大增加。养老金的制度设计也必须考虑到这种变化。今天高额养老金的发放,是基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如果只拿老眼光看待,确实会显得“吃亏”。但实际上,社会保障体系也是随着时间和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
再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贡献大小也是有差异的。比如那些在高风险、高压力岗位上工作的人,他们为社会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风险,他们的养老金高出一些,也是符合按贡献分配的原则。这是对他们多年努力的一种回报,也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
那是不是说,老员工就永远只能领低工资,毫无改变的余地?并不是。事实上,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年来不断出台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政策,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养老金上涨。虽然可能幅度不大,但这是在逐步缩小差距,也是为了弥补之前经济水平较低的历史原因。而且,随着经济继续发展,养老金的提升幅度也会相应增加。
有人会抱怨“我们贡献不小,为什么就不能多拿一点?”这个问题,其实也要看个人对“贡献”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贡献不仅仅是个人的辛勤劳动,还包括你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环境和工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那些早年退休的人,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付出了不少,但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时代的经济水平。而后来退休的员工,贡献在更高的基数上,自然会有更高的回报。
说到底,养老金的分配遵循的就是按贡献多少来分配的原则,这是制度的公平所在。时代变了,经济发展了,今天的高养老金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对那些早年退休的人来说,不要嫉妒今天领得多的,因为这背后是社会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没有前几十年大家的辛勤工作,今天的经济繁荣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享受自己应得的,珍惜国家的福利保障,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心态。
不要因为自己领得少而去否定整个养老金制度的合理性。它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差距是符合“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如果你为社会贡献更多,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公平,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