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的成长历程:从以自我为中心,到高情商为毛主席分忧

轮回历史 2024-09-02 21:35:52

人生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自己想的都是对的,所有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动;第二层境界是发现有些事情,就算自己再努力,也难以成功;第三层境界是,即使明知不可能成功,仍旧要努力到无能为力。不知道各位读者目前处于第几层境界,但笔者今天要说说陈毅元帅的人生成长历程,以陈老总的几次关键决策所处的人生境界为例,来学习他的高情商,以及领悟他的人生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

1929年,毛主席和陈毅都在红四军,毛主席是前委书记。当时红四军召开大会,毛主席意识到我们的根据地不应该再有流寇思想,他在大会上提出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此让红军的路以后能够走得更好。

陈毅作为大会主持则认为毛主席是个人英雄主义,说毛主席固执己见、过分自信、虚荣心重、不虚心接受批评;在讨论的时候对同志有成见;工作态度不好;等等。最后,毛主席甚至落选了前委书记,陈毅当上了前委书记。

事后,陈毅还希望毛主席能够低下头,认个错,再回来工作,但毛主席坚持己见,表示自己绝不认同敷衍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陈毅也表示没有进一步退让的空间。其实,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当时也才35岁,陈毅28岁,两人都是年轻气盛的汉子,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

二、有些事情就算再努力,也难以成功

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努力非常重要,但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对历史发展的认知不一样,有些事情如果不适合,自己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成功。

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毛主席离开红军以后,红四军不见得就过得很好,可以说是一团糟。陈毅接管前委书记,他的能力不足以统筹全面工作,他很快感到前委工作非常难做,后来回忆:“我挂了几天帅,就感到自己不行。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在那个位子上干不知道,一干前后一比较,就察觉出问题来了。”可以说,陈毅在那个位置如坐针毡。

陈毅同志年轻力壮,也非常有主观愿望想要做好这个前委书记,可他就是做不好,他自己也亲口和周总理表示:他不能代替毛泽东,主持红四军的工作。

我想是非经过不知难,只有自己坐到这个位置,才发现这个位置的难处。

三、明知不可能,仍旧要努力

人生的第三层境界:即使明知不可能成功,仍旧要努力到无能为力。很多网友会认为,就算看不到有成功的希望,我也要一条路走到底。这个见仁见智,但坚持下去确实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智慧。

陈毅元帅就有过这种第三层境界,明知道不可能,他也要试一试,但他的高情商智慧就在于:他知道毛主席不会让他试,他只是以自己的高情商智慧,为毛主席分忧。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打得很艰辛,但其实抗美援朝最难、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件事情,是决策。不过,真正让毛主席决策为难的,不是没人支持、国力贫弱的问题,而是选择谁挂帅的问题。

当时大家都反对出兵朝鲜,林总甚至称病不去挂帅,在这关键时刻,陈毅元帅主动请缨,要做志愿军司令,挂帅出征打美帝。

明眼人都知道,毛主席是不可能让陈毅做志愿军司令的,陈毅也是明知道不可能,但他就是要努力,要表明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态度,表示自己只要毛主席指到哪里,陈毅就打到哪里。我党的发展历史就已然证明,毛主席过去的决策虽然暂时不为人所理解,但时间会逐渐证明是正确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这种“雪中送炭”的表态比“锦上添花”的支持,更加难能可贵。我军姑且不论军事能力,有资格挂帅朝鲜的人选在6到8个人之间,根据可以查证的历史,只有陈毅元帅一个人是主动请缨挂帅,为毛主席分忧的,就连彭老总也是被选择的,我不由地想起毛主席对陈老总的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党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多次遇到过“雪化时”,很多人顶不住“寒冷刺骨”的侵袭,背离了自己的初衷。陈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这首诗:在南方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他秉持“此头须向国门悬”的志向;在抗美援朝,他率先垂范“一片丹心照汉旗”;他始终保持了“青松挺且直”的高洁品格,以自己的高情商帮毛主席分忧,最终能够“严冬过尽春蓓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