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喜剧大赛的观众,一定从第一季和第二季当中发现一个细节——五位会长打分的顺序,马东开头,李诞最后。所以每次节目组都在剪辑方面对李诞这一趴下足了功夫,换句话说,李诞的分给出之前,节目都会有一定的停顿,以便制造悬念。当然,如果前面有不给分的会长,那么也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前面齐刷刷地出现4个100分,那么李诞的分就至关重要了,毕竟排位赛阶段他的分数直接决定这一组的演员能不能直接晋级。而制造悬念的剪辑手段,在这里就行得通了。
五位会长的排位顺序决定了李诞的分数是最后呈现的,毕竟他坐在边角的位置,和马东一样,只不过分别位于两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诞也承担着最后一击的职责,有时候演员看到4个100分到手,满怀期待地望着李诞,此时李诞的操作,不仅决定着选手的命运,而且对节目来说,还起到一个烘托气氛或者突然转折的作用。甚至说得极端一点,组委会席的节目效果,就看李诞最后一哆嗦了。
而排位赛最后一个作品,李诞就贡献了一次神操作。正是他的神转折,为这个赛段的评分环节贡献了最大的一个节目效果。
整个过程,看过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当一帮刚毕业的学生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道具时,很多观众的内心顿生异样的预感——第一季的武六七难道又要重现了?说到武六七,很多人内心只有一个字——尬。明明不好笑,但还不好承认,总之,有一种被所谓的高级的东西绑架的感觉。这样的节目,如果在一个纯戏剧的平台上,也许有一席之地,但在一个喜剧的平台上,真的有点牵强。
而这次的《男纸汉》,活脱脱又一个武六七式的作品。
其实这个作品放到最后来演,足见节目组对他们的抬高。节目组似乎想用这个风格迥异的作品来收尾,不仅体现节目的多元性,同时也宣传了这种表演形式,而且,还能显得节目高级。在这样心照不宣的语境下,几位会长同时开启了尬夸的模式。那英直言,这样的作品应该参加世界大赛。至于她口中的世界大赛,到底是什么大赛,估计她自己也是懵的。而于和伟和黄渤不但深受感动,同时还指出了这几位演员隐藏在暗处的演技。
把气氛烘托到高潮的,则是这几位演员的老师。老师一上台,就向大家介绍起偶戏来。而且他还说,学这门艺术的人,都要练就这样一身能耐,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注魂,使之有生命力。说到这里,我想很多观众都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气氛烘托到这里了,几位会长还有什么选择?100分都拿出来啊。这样的话,皆大欢喜,演员们高兴,老师高兴,节目瞬间高大上,这一期节目就在这种满盘皆赢的氛围中结束,不香吗?
但唯独有一点,这个作品,真的不好笑。
技术含量没问题,艺术底蕴没问题,演员的操作,表演,道具的精细程度,都没问题。但它做不到让大家开怀大笑,或者会心一笑,这,在喜剧大赛的舞台上,实在是大问题。
所以,当四位会长都给出100分后,李诞一出手,把想象中的美好氛围彻底打碎。
他给了0分,也就是不给分。
最有意思的是李诞不给分之后的反应。其实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给分,会多么引人注目。所以他拿自己开刀,进行了自责,说自己不是人,没有心,气氛都到这里了,自己居然不给分。
但李诞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不给分的理由。
不给分,需要理由吗?或者说,在这个节目里不给分,难道还需要解释吗?不好笑呗。
李诞这波神操作,妙就妙在,出人意料,就在大家都以为李诞也会随大溜,跟着前面的会长自我催眠的时候,他居然玩了一把真实,玩了一把任性。说实话,对于不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来说,李诞的操作,真的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其实仔细想想,李诞的操作并没有影响什么。毕竟这个作品的排名,足够让他们晋级了,所以并不需要通过五花来实现。在这个前提之下,李诞只不过做了他该做的事,仅此而已。
最后,如果你问,李诞是用什么来制造这个节目效果的,我想用第二期的作品《少爷和我》中的一句台词来回答——
用真心。
小品可以煽情,相声也可以煽情,脱口秀也可以煽情,但是喜剧不能煽情。喜剧不等于小品+相声+脱口秀,喜剧等于搞笑的小品+相声+脱口秀。
这个还是比567好点的。去年看567还有王子的节目都是跳过的。真的不好笑
所谓的“大艺术家”就喜欢吹捧这种东西。不管搞笑不搞笑,只管技术,高级就完了。就喜欢小编那句“被所谓高级的东西绑架”。不赞美几句怕别人认为你low。
这玩意快过来啊 想拿高级或者道德绑架我 开玩笑呢[得瑟]
只有我觉得男纸汉这个作品还挺好的吗
这个我感觉比五六七好多了
现在就是小众等于高级,比如最近流行的飞盘,然而搞笑的是飞盘这玩意30多年前就流行过一次了。偶剧这东西一样,不就是几十年前的木偶戏吗,现在又翻出来,喲,变高级了[得瑟]
第二季关系户多了不少[无奈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