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夷陵之战:陆逊火攻效果甚微,到底靠什么极限翻盘?

品史学家江樵 2024-11-26 09:14:45

夷陵之战,刘备败得很惨。

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没想到败在了一个年轻书生手上。他感到十分羞愧愤怒,说了一句话:

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难道不是天意吗!

这句话,耐人寻味。

在人们印象中,是陆逊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导致蜀军大败。

但史料中并没有吴军顺风发起火攻和大规模起火的记载。而赤壁之战中,对于火攻有明确记载: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夷陵之战,火势明显没有达到这种规模。

蜀军七百里连营并非疏漏,相反首尾呼应,更利于防守。以当时三峡的季节特征,并不会有持续的大风,大火要延绵烧上七百里绝非易事。

实际上,吴军的那把火,规模十分有限。其真正作用,只是起到对连营蜀军进行分割、断其退路的效果。

所以导致蜀军失败的关键,并不是因为火攻。

复盘夷陵之战,我们会发现,刘备的布局其实并没有明显疏漏,他处处与陆逊博弈,一度将陆逊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导致吴军阵营将领人心涣散,甚至令孙权担忧不已。起初局势是有利于蜀军的。

但战场瞬息万变,一个致命因素的出现,让刘备这场投入巨大的豪赌,彻底崩盘。

那么刘备所说,让他陷入败局的“天”,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刘备真的是败于火烧连营吗?

219年十月,东吴夺取荆州,杀死关羽。221年七月,刘备率蜀军踏上了复仇的路途。

为这一刻,刘备准备了两年。

此时他手上有着不少于八万的蜀军精锐步兵,外加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师。

蜀军占据了顺江而下的优势,因此快速行进、势不可当。

与之相比,陆逊所率吴军仅有五万人。

所以陆逊果断后撤。吴将李异、刘阿在遭受攻击后,让出了巫( 今重庆巫山) 、秭归( 今湖北秭归县归州镇) 等地。

此时的退让对于陆逊而言,是明智之举:

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

因为巫县、秭归一带地势险要,这里中间是开阔的长江谷地,四周群山环绕,是个天然的口袋。蜀汉步兵来自益州群山之中,擅长山地作战,其战斗力远超东吴步兵。如果吴军在此驻守,蜀军步兵完全可以顺势展开,然后以优势兵力将吴军包围然后吞下。

长江出了秭归之后,地势又变得开阔,是一个像喇叭口的平原地带。所以吴军要是放弃了秭归,蜀汉大军便可从峡江口一拥而出,吴军将很难守住处在喇叭口上的夷陵。 

所以陆逊干脆避免了与锐气正盛的蜀军交锋。

......

对陆逊的退让,刘备一点也没客气,继续步步进逼。

刘备就是这样强势:既然已经占优,我就要一直向前,直到你退无可退。

他率领蜀军在占领巫、秭归,出了峡江之后,又接连占领夷陵,进驻猇亭。

接下来,他就要抵近重镇宜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江陵,甚至夏口(湖北武汉)。

而孙权就坐镇在靠近夏口的武昌(湖北鄂州),那里是东吴的国都。

陆逊这么搞,是背负了极大的压力的: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大家认为陆逊是怕刘备,是畏战,纷纷开始质疑起陆逊能力来。

陆逊退无可退,处在生死一线的边缘。

陆逊撤退至夷道、猇亭一线

陆逊并不是一味后撤,他是在寻找着战机:

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

在让出夷陵后,刘备军队沿着大山行军,其必然无法展开,这样就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将刘备的陆战优势给抵消掉。

于是陆逊将吴军水军的主力撤到夷陵东面的荆门、虎牙两山附近布防,另外又率领吴军步兵主力到夷道和猇亭一带,死守夷陵往东的口子。

到了这里,蜀军的优势便受到了限制。

其中江北的猇亭西临“江关”,处于荆门、虎牙二山之间。其背后是一块狭长的开阔地带,再往后便是延绵不断的丘陵。这种地形适宜大军伏击来犯之敌,可谓易守难攻的险地。陆逊选择将水陆军主力驻扎于此。

地处江南的夷道,地势更为险峻。

此处峡江航道与沿岸山路都颇为狭窄,不管多少人马,到这里都只能呈纵队前进,根本无法展开。

如陆机所说:

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夷道的形势,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里,陆逊只需要放一支偏师即可。

陆逊将夷道交给了吴国宗室、建武将军孙桓驻守。

这样利用地形上的优势,似乎就能将蜀军挡住了?不,水路还有隐患。

陆逊还是有着一丝担忧: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

其实刘备可以水陆一起进攻,搞两栖作战。那么蜀军步兵完全可以在猇亭拖住吴军主力,然后利用水师沿着长江搞蛙跳作战,用船载着蜀军士兵将猇亭和夷道两个据点给绕过去。

这样陆逊的防线就会被冲破,还可能被冲过去的蜀军断掉后路,然后包了饺子。甚至蜀军可以直接杀向江陵城。

到时候陆逊的脑袋就不太安全了。

所以,对于陆逊而言,当务之急是挫败蜀军的水师,让其无法与蜀军步兵协同作战。

于是陆逊主动发起了水师决战。

当刘备主力还在秭归时,陆逊就令宋谦、徐盛率军对攻占夷陵城的蜀汉水师营地发起反攻。

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吴班、陈式所率的蜀汉水师,是蜀军的前锋部队。他们先后占领了巫县、秭归,此次占领夷陵,是为建立进攻的桥头堡,以保障刘备大军能顺利从秭归穿过峡江抵达夷陵。

虽然吴军没能彻底击退或击溃蜀军水师,让刘备根本到不了夷陵。但此战还是让蜀军水师损失了至少五千人,使其元气大伤,再也不敢贸然继续向前进攻。

而就是吴军在此战的胜利,使吴军水军占据了绝对优势,掌握了附近江面的控制权。  

蜀军水师在峡江前进

水师进攻不利,让刘备感受到了吴军的厉害之处。

黄权建议刘备见好就收。反正已经占领了巫县、秭归、夷陵等重要据点,不如先巩固已占有的地盘,让水师恢复之后再谋划进攻。

在长江沿线,水师几乎可以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

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黄权的意思,就是让他率领一支队伍前去探路,如果顺利,那么刘备再跟上;如果不顺利,刘备不如就原地休整。

这个建议可以说极为靠谱。毕竟蜀军已经打了半年了,将士已经略显疲态,通过必要休整能够让他们的状态重新回到最佳。

可刘备没那么想。他认为,现在蜀军疲惫,吴军更疲惫。不如乘胜追击,将战果最大化。

如何才算最大化呢?自然是将陆逊的防线彻底击溃,一战锁定胜局。

在缺乏水师支援的情况下,刘备不惜发起了一场豪赌,他兵分三路:

1、黄权率领两万步兵驻扎在夷陵附近,以牵制陆逊在猇亭的吴军主力。

这一设置十分精妙:虽然黄权一时攻不进猇亭,但是可以拖住陆逊的主力。如果陆逊胆敢率吴军袭击江南夷道附近的蜀军,那么黄权就能乘虚而入,端掉在猇亭的吴军水师大本营。

2、刘备率蜀军主力六七万人,沿着江南的江边山路,向夷道发起攻击。

刘备的进攻路线绕得有点远,但是这样做能够远离吴军水师的威胁,并且能够发挥蜀军山地步兵的优势。待攻下夷道城之后,刘备就能突破吴军防线。接下来他可以选择配合黄权在江北的部队两面夹攻猇亭,也可以选择趁吴军主力来不及回防之际,直接顺江而下往江陵而去。

前面这两个部署应该都无懈可击。  

3、令蜀汉水军约万余人驻守在夷陵,守住西陵峡口、蜀军唯一的退路,迫使吴军水师主力不敢肆意在江面穿梭行动。

对这一路,刘备有些轻视。他竟然将水师主将吴班撤回岸上配合打夷道。也就是说蜀军水军在被吴军打击过一轮后,刘备还自作主张将其主将都抽走。其战斗力降到了什么水平,便可想而知。

这将是最为致命的一步。之后刘备将充分认识到轻视水师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并最终为此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因为黄权在江北基本处于守势。那么所有的压力都到了夷道。能否守住夷道,便成为夷陵之战的关键。守不住,吴军在夷陵防线全线崩溃,江陵危急。

刘备志在必得

所幸驻守夷道城的孙桓是员猛将。就算众多吴将都担心孙桓有失,但陆逊仍旧坚持不分兵援救。

初,吴安东中郎将孙桓别击汉前锋于夷道,为汉所围,求救于陆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陆逊认为夷道城防坚固,孙桓实力强劲,坚守不成问题。并且当地的地形决定了刘备无法充分展开,只能慢慢地和孙桓耗。

这是一场耐心和勇气的对决。

刘备将水师将领吴班拉过来,让他带着数千人在夷道阵前辱骂,想激怒吴军出城作战,可陆逊沉住了气,坚守不出。

随后刘备又让吴班带着人马在平地设营,而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八千人马,试图引诱陆逊进攻,然后将之围歼。但吴军依旧纹丝不动。

这就让刘备陷入进退不能的困境中。

他不能退,如果退了,等陆逊孙桓得到后方支援,蜀军再组织进攻可就难了。

但他又很难再进。他只能在前线与夷道守军慢慢消耗,直到最终将守军磨垮。但这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制造攻城器械。但这同样需要花时间。

兵书云“橹轒榅,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后已”。

蜀军远道而来,不可能携带重型装备,所以一切都得现做。如兵书上所说,攻城的战车要三个月才能造好。

所以,至少还得等三个月时间,或许这就是刘备决定等秋后再进攻的理由之一。

当时刘备让大军设为连营,本就是方便长期固守的办法。因为连营有助于大军彼此呼应,不至于因为分散驻扎而被吴军各个击破。

刘备的部署到这里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接下来刘备作出了两个要命的决定:

1、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

2、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

就是这两项决定,将蜀军拖入了失败的深渊。

而促使刘备作出这两项决定的,就是所谓的“天”。

这天,实在太热了。

夷陵之战中后期形势图

刘备让水师上岸,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对江面的控制权。      

从此吴军水师在长江畅行无阻。

这让陆逊看到了一个战机:

既然长江上再无阻拦,那么吴军水师就能直接进攻夷陵的蜀军水师大本营啊。

蜀军水师本来实力就不占优势,刘备还调走水师主将,并让水师上岸,这就让蜀军水师成为其要害之所在!

或许陆逊知道自己退避太久,在吴军中已经威望扫地。现在组织反击没人听他的咋办?他不得不借用孙权的授权。

他上书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

孙权一看,都打成这样了,还能咋办?干脆死马当成活马医,再给陆逊这小子一次机会。于是孙权秒回:就按照你说的,想咋弄咋弄吧。

得到孙权的授权,陆逊便开始部署他的反击。

首先就是打垮蜀军水师,断蜀军退路。

至少两拨人马向夷陵方向进攻。

一波是徐盛军,徐盛率军打下了蜀军守在夷陵的几个屯:

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

一波是朱然军,朱然直接率领五千人断了刘备后路:

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

这样,两拨人马趁着长江的水势出击,配合着击退了蜀军水师。

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

在有黄权阻隔的情况下,陆逊不可能从陆路发起对夷陵的进攻。

但黄权却因退路被断而转而投降了魏军。

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可见,就是朱然和徐盛,率水军夺取峡口和夷陵城,在掩护陆逊主力过江的同时,断了蜀军后路,迫使黄权放弃抵抗投降魏军。

有人就会问:陆逊怎敢过江,不怕黄权趁机进攻猇亭吗?

因为已经击退甚至击溃蜀军水师,吴军水师便不需要在猇亭防备蜀军从江面突破,可以倾巢而出配合陆军进攻,防守猇亭已无必要。因此陆逊抛下所有顾虑,率主力渡江进攻刘备。  

最后的决战时刻到来了。  

陆逊的反击

也许有人会怀疑,刘备都是老江湖了,难道不会借着军队撤入丛林的机会,给陆逊设下一个陷阱?比如说让蜀军在林间设伏,等陆逊渡江在沿江地带登陆时,蜀军再突然从林间发起袭击,将吴军围歼?

但问题是刘备就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水师会垮得这么快这么彻底,也没有预料到陆逊会不顾黄权的牵制渡江发起进攻。

如果天不热,水师不上岸,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不会发生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

......

当然陆逊是个极为谨小慎微的人,在大规模进攻前,他还特地安排了一次小规模进攻。其目的就是进行战前侦察,搞清楚刘备有没有设陷阱。

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进攻一次后,陆逊掌握了两个关键信息:

1、刘备没有设陷阱;

2、蜀军营地附近林木干枯,可以考虑发起火攻。

所谓火攻,肯定不是将蜀军一把火全烧掉。因为蜀军是延绵七百里的长蛇阵,大火根本烧不了这么远的距离。

陆逊所考虑的,就是借用大火,将蜀军这条长蛇给切割成几段。

因为已经控制了长江,陆逊便可指挥舟船从多处同时放火进攻,从而将蜀军各个击破。

蜀军进退两难,士气低迷、疲惫不堪,对陆逊的进攻更是猝不及防,所以瞬间兵败如山倒。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慌忙退出战场后,刘备赶紧就近找了个山头,想看看战场态势。应该说此时蜀军还没有完全溃败,实力尚存。

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但等到马鞍山山顶后,刘备一看战场态势,才慌了起来:

蜀军在吴军的进攻下,已经全线崩溃,也就是说蜀军已经失去了重新组织,然后防守反击的可能。

更要命的是,吴军水师已经遍布长江江面,蜀军水师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当吴军水师完全占据夷陵,拿下秭归后,刘备的退路就将被彻底封死。并且,陆逊还在不断派兵围攻马鞍山,蜀军将士已经渐渐抵挡不住了。

这个仗已经没法打了,他所率的万余蜀军,已经绝无撤退的机会。

如果再被吴军拖上一会,等吴军水师堵死后路,刘备很可能连秭归都回不去了。

所以刘备只能丢下部队,趁着夜色逃走。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陆逊反击路线图

或许我们不能轻易否定蜀军的战斗力。  

比如后卫将军傅彤。为了吸引吴军注意,掩护刘备逃脱,他慷慨赴死,在战死之前他还在怒斥:

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此外,‌张南、冯习‌、马良、沙摩柯、程畿等蜀军将领均死于此战。

只有向宠率领所属军队完整从夷陵回到蜀地。

蜀军将士已经尽力了,可是仍旧无法扭转这巨大的失败。

此战,蜀汉战死投降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通过复盘,我们可以得知,刘备曾经一度接近了胜利的边缘。

在战略和战术上,他也打得可圈可点。

但是重步兵轻水师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过热的天气,则成为压垮蜀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历了这场灾难性的失败,蜀汉的一个时代已然过去,另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7 阅读:245
评论列表
  • 2024-12-04 06:13

    刘备夷陵之败第一是因为走水路的张飞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是曹魏不作为,当时刘晔和贾诩都看出这是曹魏和蜀汉二分天下的好机会,刘晔劝谏曹丕,结果曹丕太无能只会坐山观虎斗,刘备和陆逊相持半年没等来曹魏偷袭东吴加上一直相持军心散了被打败。所以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十个曹丕不及诸葛亮!而曹丕之后后悔又向伐吴,贾诩和刘晔说时机已经错过而曹丕又坚持伐吴最后大败!

  • 2024-11-28 18:22

    你这是按照小说写的那还是历史写的那,如果按小说,那就是陆逊诱敌加上刘备没有军事能力被连烧七百里大败于陆逊。如果按照历史,刘备要真能联营七百里,别说小小吴魏,就是亚欧大陆都能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