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唐说《资治通鉴》比《史记》更实际?

文心雅韵轩 2025-03-24 22:57:44

冯唐是一个跨界奇才,从医生到作家再到商界精英,他的人生经历让人感到既向往又钦佩。

他曾说过,如果只能读一本书,那一定是《资治通鉴》而不是《史记》。

这话一说出口,就引起了不少争论。

皇帝、名人必读的《资治通鉴》,你知道吗?

《资治通鉴》被历代皇帝当作“治国教科书”,它不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人生智慧宝典。

曾国藩、梁启超、任正非,他们在成长和成就的过程中,无不受益于这本书的指导。

它与《史记》齐名,被誉为“史学双壁”,但在实用性上,《资治通鉴》更胜一筹,这也是冯唐为什么推崇它的原因。

让人发怵的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繁杂,涵盖了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

除了原文,还有大量的注解,学术界公认它是最难读的书之一,这可能也是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人性和权谋的揭示者——《资治通鉴》

有人说,《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讲透人性和权谋的书。

冯唐这样形容它:“以《资治通鉴》为鉴,可以知人性,可以学智慧,可以看透权谋。”书中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有的因智慧而成功,有的因短视而失败。

比如,吴起这个人物,他能力极强,曾为楚国开创新纪元,但最终因为一次权力争斗而惨遭杀害。

商鞅则是另一种命运,他凭借智慧和胆识,制定了让秦国强大的策略,并帮助秦国灭掉了六国。

这样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比比皆是,它们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权谋,什么叫做智慧。

《资治通鉴》:一部最难读却不能错过的大书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难读,却一定要读?

冯唐举了个例子:“管理人生虽然不简单,但总有迹可循,而《资治通鉴》就提供了这样的一条路径。

它讲述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从智伯之死到三家分晋,再到秦灭六国,每一个故事都有其深刻的寓意。

冯唐认为,这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本“地球人生存指南”。

《资治通鉴》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识人、用人、处事、谋略,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适用。

尽管要读懂这本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它的价值难以估量,不读太可惜了。

冯唐与《资治通鉴》的深度解读,带给你什么启发?

冯唐深受《资治通鉴》的智慧启发,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融入在他的《冯唐成事心法》里。

他25岁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来从医转商,成为麦肯锡的合伙人和CEO,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验与智慧的积淀。

他坦言,开始创业时压力很大,有过连续68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经历,但他总能从《资治通鉴》中找到抚慰和指导。

冯唐说:“人还得自己成全自己”,而这本书正是那根保你在关键时刻不至于崩塌的救命索。

通过冯唐的解读,他不仅带我们看到了历史本身,更看见了历史背后的智慧和人性。

这使得我们在面对自己人生困境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冯唐认为,如果一生只能读一本书,那必须是《资治通鉴》。

因为它不仅讲述了历史,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成就。

在他看来,这本书不仅能告诉你如何行天下,还能教你在不得志的情况下,独善其身。

一个人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

在冯唐看来,一个人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

人生在世,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层出不穷,无论是职场中的斗争,还是婚姻中的矛盾,都需要智慧和策略的支撑。

《资治通鉴》正是这样一本能够不断打磨你智慧的书,它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上,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冯唐自己也非常重视这门课,他坚信,如果你认真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尾:智慧的积淀与传承

总结冯唐的观点,《资治通鉴》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智慧的积淀和传承。

在这本书中,穿越千年的智慧浸透在每一个故事里,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成功。

冯唐不仅通过《资治通鉴》找到了自己的成事之道,也希望将这些智慧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经典的力量愈加显得珍贵。

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它不仅是讲述过去的史书,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

它让我们看清人性、权谋和智慧,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让我们一起跟随冯唐的脚步,借《资治通鉴》之光,掌控自己的人生,过更为幸福和顺遂的一生。

1 阅读: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