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贤王阳明,在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在贵州龙场的石棺中沉思了三年。终于悟出传承千古,影响了多少伟人的“心学”,以至于某一个日本军事家,都诚惶诚恐地说了一句名言“一生伏首拜阳明”。那么心学是什么?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呢?多数人都知道,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知”是什么?是“良知”,良知又是什么呢?
良知,是不经过思索,没有经过后天经验的过滤,发自内心的想法。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认知。那人生来就具有的认知,有什么特点呢?《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了,“人之初,性本善”,良知是要我们接受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放弃和改变一切不美好的东西,这也是所有人对生活的终极诉求。
唐伯虎和王阳明虽然不曾相交,但他的《桃花庵》,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形象写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遭遇时,应该怎么办?是“忍一时风平浪静”还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呢?。致良知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遇到别人对自己,不公正待遇时,如果不争,选择做缩头乌龟,就是违反了自己的良知,就是伤天害理。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很不能理解,我当鸵鸟做乌龟,是我自己的事,怎么就伤天害理了呢?
读懂王阳明心学,就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王阳明说,我们内心都有分清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天理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我们心中的良知是知道的。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正的待遇,它给出的答案是,马上反抗。
但是,很多人违背了良知的指引,做了缩头乌龟,告诉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由于违背了自己的良知,他受到委屈,心里会很难受的。心学的思想,“心即理”,心里受到伤害,天理也就受到了伤害,所以说,不按良知的指引去做事,就是没有致良知,没有致良知,就是伤害了天理。
我们国人有忍耐的传统思想,总是拿韩信忍辱钻胯下,最终封王,成为统领天下的大将军。勾践忍受屈辱给夫差当奴才,甚至给夫差舔屎,最后咸鱼翻身,灭了夫差,成为一方诸侯。但这样的人,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少数。况且忍受屈辱,也让他们成了一个,良知被蒙蔽的,心理扭曲的人。
王阳明的致良知告诉我们,你对不公正的忍让,和做伤天害理的事没有不同。一个拥有良知的人,在遇到压迫时,即使前面是万劫不复,也要勇往直前。这是为你的道、你的信仰、你的良知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杀身以成仁”。正因为如此,在中华民族每每遇到敌人侵略时,总有很多人,心存良知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如果每个人,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都采取忍受的态度,那中华民族也传承不到今天了。
在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写着:“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所以,良知在我们心里,面对良知受到侵害,我们一味地妥协,不去反抗,就是对自己良知的伤害,或者说是对天理的伤害。
我们遇到不公正的遭遇时经常说,“天理何在?”,天理在哪里?天理就是我们的良知,就在我们心里。当我们遇到不公正选择忍耐不去反抗时,其实我们的心灵,是受到伤害而无比煎熬的。这也是良知,或者说是天理对你的惩罚,因为你没有听从自己的良知,而选择了伤害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