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一个算命先生怎么会如此厉害?

允灏看历史 2023-03-07 02:18:04

很多时候在一个人面临棘手的困难和问题时,他们大多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那么是不是这些眼前的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既不用低三下四的去求人,也不用耗费时间精力金钱再去挽救损失,如此看来这算是面对不同困难和问题的最优解决办法。虽然理想是丰满的,可如果什么事情都只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那么每个人岂不都是天才了。

所以所谓的跨行业跨领域也没有那么容易实现。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和知识的领域都有自己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如果能看到几个博学多识的高人,心中也会不由得钦佩。

不过在我国历史5000年的文化中,有这么一个人却是跨行跨领域的奇才。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多关于他成就的夸赞,不过作为唐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风水学家,他创造的多个世界第一也足够后人进行研究和分析。

今天我们来说说李淳风究竟有多厉害。

唐朝的大奇人

李淳风出生在如今我国陕西省西凤县一带,李淳风的父亲曾在隋朝末年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李淳风在多个领域有自己独特造诣,还是因为自己在朝廷为官的父亲。

相比于自己的仕途,李淳风的父亲在文学等领域可谓有着更为独特的见解,以至于在官场上不会来事的他也渐渐厌倦了政治上的生活,这也为他弃官潜心研究埋下伏笔。

所以李淳风不但有着先天的基因遗传优势,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更是为他灌输了摒除世俗杂念才能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理念。

在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潜心研究四书五经,为日后的科举考试和升官发财路谋发展的时候,李淳风却涉猎颇多,像天文、算法、农经、诸子百家之书,虽谈不上精通,但是在青少年时期让他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日后的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不止如此,李淳风还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的学者,有些学者只是埋头苦读,并不能把自己所学贯彻创新到应用中,年仅25岁的李淳风却敢于在朝堂之上对着皇帝直接表达对当今立法的不满。

这一位被他怼得语无伦次的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洋洋洒洒提出了三十条建议,其中有近一半被满朝文武当场讨论通过执行,另外的建议在日后也被逐一加到历法中,李淳风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让李世民颇为欣喜。

被赏识的李淳风很快被提拔为将仕郎一职,虽然相比起那些真正的大官,他的这一职务没有多少具体实权,但是能全面管理全国上下所有的立法、天文工作,这对于潜心研究学术的李淳风而言可谓是欣喜若狂。

这也正式开始了李淳风在文学、历法、天文等专业领域方面的工作。

李淳风的多个第一

潜心研究的李淳风在多个领域不但取得非凡的成就,更是缔造了当时世界的诸多第一。

这第一个成就便是在天文方面,从古至今我们对天文尤其是地球以外行星的探索和研究都是非常注重的,李淳风当时就指出浑天仪在使用过程中有极大的误差,在找准问题所在后李淳风主持研究新型浑天仪。

终于在公元657年研制出精确度高出20余倍的三重浑仪,为后世在天文学上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这第二个成就便是在历法上,我们知道虽然现代人是以西方的公历年作为计算日期标准,可公历年虽然便于理解记忆,但是误差相对来说较大,更何况唐朝时并未采用现代的阳历年记载法。

李淳风也是凭借多种所学知识,在628年编著甲子元历,这也代表着我国历法进入了新阶段。

这第三方面就是数学。在唐朝之前已经有许多数学著作流传,在实际操作和使用中,这些数据却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所以以李淳风为首的这批学者,在公元648年加紧对遗失和未记载的算术经法进行收录,例如著名的祖冲之圆周率。

除此之外还加紧了数学的相关注释工作,极大地便利了初学者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注释这一方法,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在各年级和出版社的课本中。

李淳风的治世态度

李淳风对待学术严谨的态度是值得许多现代学者学习发扬的,尤其是对于现代的许多所谓专家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对自己所研究学习的专业领域保持盲目自信和崇拜,这才导致了许多专业领域研究步伐的停滞不前。

他却明辨是非,在他眼中不管前辈的研究成果如何,他所信奉的只有真理的实践事实。

当时同时代的许多人对李淳风很是不理解,觉得他有点古板不近人情,还有人极为不尊重的在背后说李淳风,充其量你就算一个懂风水算命的,哪里摆的谱天天说这不行说那不对。

可对于李淳风而言哪里有时间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也正是在学术上的潜心造诣,让他和袁天罡并称为两大奇人。只不过李淳风终究只是凡人身躯,这一预言家、天文学家、历法学家最终因为痛风不幸离世。

死后的他被葬在岐山,有人说有信奉鬼神的盗墓者早就把李淳风的墓穴搬空,也有人说李淳风是假死,纷纷扰扰留言太多难辨真假,只不过现在每年仍旧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祭拜瞻仰。

在新时代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我们国家对于文学和精神文明著作的研究解读只能说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投入产出比也会更大,这对于从事研究的学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比于李淳风这些老派学者的年代,现代学者显然有更便捷的条件和舒适的技术环境给他们解决问题。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现代学者而言李淳风身上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向权威发起质疑的精神,还有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态度都是现代学者需要学习的,只有勇于挑战自己才能不断突破自己。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