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作为金庸最后一部长篇作品,堪称金庸的巅峰之作,不过不同于其他的作品,此作甚至不能算是武侠小说,相反,它是一部“反武侠作品”,至少书中的主角韦小宝就丝毫没有英雄气概,在他身上,尽是各种陋习。
但有多少人骂韦小宝,就有多少人想成为韦小宝,至于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因为他不仅有聪明的头脑,还有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后来的他固然丢了官职,却也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不过《鹿鼎记》的故事虽然完结,书中却依旧留下了诸多让人疑惑的地方。
一、渣男韦小宝
读过《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那主角杨过也算得上是个风流多情之人,他遇上年轻貌美的女子,总会调戏一番,而那些女子也会因为他英俊的容貌,犀利的嘴皮而被他迷的团团转,有的甚至愿意为他付出生命。
(韦小宝、阿珂剧照)
但杨过后来的选择却让人诧异,哪怕他身边有再多的佳人,他也只爱小龙女一个,或者说,他想娶的,始终只有小龙女,有人问杨过为何不将那些女子都娶了。
金庸则在后记中做出了回答:“有些‘现代化’的‘聪明’读者觉得杨过很蠢,不该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应当先娶公孙绿萼,得到岳母给他半粒绝情丹解了身上情花之毒,再娶程英、陆无双两个美女,最后与郭襄订情,然后到绝情谷去,握着郭襄的小手,坐在石上,瞧瞧小龙女有没有来,她如不来,再娶郭襄也就心安理得。(这样,杨过变成了‘聪明的’韦小宝!)”
从这里来看,其实金庸本人也是鄙视韦小宝这样的人的,与其说韦小宝是聪明,倒不如说他是毫无底线,毕竟他可是能够在青楼之中同时轻薄几位女子的人。
(杨过、小龙女、郭芙剧照)
可你要说韦小宝毫无文化,那又错了,因为他当初在青楼之中与那老鸨的对话,就十分耐人寻味,若没有点儿文化底子,还真不一定能看得懂。
二、青楼中的选择
原著第二十二回中,韦小宝在那少室山待得苦闷,于是便下山去寻乐子,四处寻找赌坊,想要过过手瘾,在一条巷子里,听得“地一对,天九王,通吃”这句话之后,他便以为前方是个赌坊,结果去了才知道是个青楼。
而在这里,他与那老妈子便有了一段十分有趣的对话。
原著道:“韦小宝脸一板,说道:‘你欺我是没……过院的雏儿吗?咱们可是行家,老子家里就是开这个调调儿的。’摸出一叠银票,约莫三四百两,往桌上一拍……一连串妓院行话说了出来,竟没半句外行,可把那老鸨听得呆了,怔了半晌,这才笑道:‘原来是同行的小少爷,我这可走了眼啦。不知小少爷府上开的是哪几家院子?’”
这倒只是客人与老鸨之间的正常对话,然而韦小宝接下来问的一句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原著道:“笑问:‘小少爷喜欢怎样的姑娘陪着谈心?’韦小宝道:‘谅你们这等小地方,也没苏州姑娘。有没大同府的?’老鸨面有惭色,低声道:‘有是有一个,不过是冒牌货,她是山西汾阳人,只能骗骗冤大头,可不敢欺骗行家。’”
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青楼行当里的黑话,只有行家才听得懂?为何韦小宝还指定要大同的姑娘?
之后那老妈子虽然没有为韦小宝献上大同的姑娘,但她的真诚却让韦小宝颇为欢喜,于是韦小宝便十分阔绰地打赏了每位女子三两银子。
(韦小宝与母亲剧照)
所以这段对话的意义是什么?难不成古代去青楼还得对上暗号,他那句话的意思就好比天地会的“地震高岗,一派西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当然不是,其实像是韦小宝这种色胚,用最简单的逻辑去解读他的话,才最为合适,因为大同姑娘之美,的确是在古人心中达成了共识的。
三、金庸的深意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流传的小说《梧桐影》中就有提到过大同姑娘之美。
(韦小宝剧照)
原著道:“话说山西地方,生出来的女子,都是水喷桃花一般,颜色最好,资性也聪明。大同宣府一路,更觉美貌的多。故此正德皇帝,在那里带了两个妃子回朝,十分宠爱。”
又如清代文人谢肇淛撰写的《五杂组》中也有提到过大同姑娘之美:“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塞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
还有清代长白浩歌子所著的《萤窗异草》中也有提到《大同妓》的故事:“大同某妓,勾栏妙选也。自言曾遇异人,能知人前世事,姬因自述生平,果何孽而堕落至此,异人授以一函,使枕之即可自知。姬如其言,甫假寐,身忽矫健,轻捷如猱,自顾则毫长寸许,盖狐也。”
那故事里有个大同的名妓,客人与她睡了便能知道上辈子的事,属于离奇故事了。
(青楼剧照)
你看,韦小宝这随口一句话,其实也藏着诸多有趣的细节,不过以韦小宝的文化储备来看,他之所以要求老鸨为他献上大同姑娘,多半还是说的前两篇古文中的意思,也就是山西大同的姑娘是最美的,这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共识。
这即是金庸故事,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也可能藏着深意,若不细品,还未必能够读得懂,这样的故事,你怎能不爱。名篇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