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怒拒海归引爆争议!欧美那套“政治正确”在中国行不通

无明月夜 2025-04-29 05:00:47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格力董事长董明珠那句“绝不用海归派”,掀起了舆论的惊涛骇浪。这一言论迅速点燃大众讨论热情,成为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的热议话题,也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海归人才与国家安全、企业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

从企业层面来看,董明珠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其合理性。企业拥有自主用人的权利,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格力作为制造业巨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核心技术更是其生命线。在如今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商业间谍活动日益猖獗,技术泄密的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如果因为引进海归人才而导致核心技术泄露,对格力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2023年某海归工程师将格力压缩机核心技术泄露给海外企业,致使12亿美元订单流失,这一惨痛教训让格力不得不对海归人才的使用慎之又慎 。在无法准确辨别谁是间谍的情况下,选择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构建可控的研发闭环,是格力保障自身技术安全的无奈之举,也是一种保守但有效的策略。

当下的海归群体与多年前已大不相同。随着出国留学门槛降低,留学人数迅猛增长,其中部分人留学目的不纯,只是将留学当作镀金的手段,回国后能力与学历不匹配,“眼高手低”现象屡见不鲜。据猎聘网调查,46%的HR认为近年海归综合素质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国内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这也使得海归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不再明显。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国家安全层面,间谍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渗透力度,将目标瞄准留学生群体,利用签证、学术交流等机会,通过利益诱惑、情感拉拢等手段策反留学生。国家安全部披露的郝某间谍案就是典型案例,海归博士郝某在留学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回国后长期潜伏在我国核心要害部门,窃取大量机密。此类案件的曝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范间谍渗透。

面对董明珠的言论,一些媒体和网络大V对其进行指责,认为这是对海归群体的歧视,违背了公平就业原则,这种观点实则是在搞欧美式的“政治正确”。他们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一种理想化的、脱离现实的标准来要求企业。这种“政治正确”在欧美国家已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它强调对特定群体的保护,却往往忽视了实际情况和整体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在中国,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这种模式,而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既要保持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也要注重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国际化”“政治正确”,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企业在用人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安全考量,制定合理的人才策略;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应在鼓励人才引进和保障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董明珠拒绝使用海归的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才战略和国家安全的契机。我们应该摒弃欧美式“政治正确”的思维束缚,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海归人才,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5-04-29 15:55

    支持格力董明珠不用海归。海归受西方教育多年,意识形态西方化,很容易被美国西方收买利用,间谍汉奸卖国贼多。企业不用海归,是企业的权利和自由,外人无权说三道四。

  • 2025-04-29 12:46

    这个爪娃子是资本家养的汪汪

无明月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