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八成大学生想生二娃”的内容冲上了热搜,引来了一大波的争议。
这波争议来源于1月15日的采访: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据我们团队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调研来看,80%的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一个都不想生的‘丁克’群体占比只有4%。”
对此,许多网友调侃道:这位叫"八成"的同学快出来挨打!实际上,是媒体误解李婷教授的意思了,李婷教授说的是“八成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丁克占比4%”,其中提到的“理想状态”、“想要”、“希望”。热搜新闻提到的是“意愿子女”,而李婷教授指的是“理想子女”。那实际的“意愿子女“的数据是多少呢?七成网友不愿意生娃!
微博的许超医生在1月15日发起投票,显示 #七成网友不想生娃#,共有71万人参与投票,47.2万人一个都不想生,占比67%,近7成。
李婷教授的论文中也提到:但本次调查大学生群体的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36,低于2019年调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意愿子女数(1.44)。近50%大学生的意愿子女数少于2个。
李婷教授文章里提到这两个数据的差异,也是想借此反映目前的意愿生育的困难。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娃了?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全国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我们再来看看一组数据:
2016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867万。
2017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758万。
2018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523万。
2019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465万。
2000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200万。
2021年,我国新生儿人口1062万。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得出,新生儿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2022年新生儿出生人口有可能会低于1000万。
别说生娃,好多年轻人就是连结婚都不愿意了。
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小孩,不愿生二胎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压力大。
教育、医疗、房子、生活……处处都需要大笔钱。
有人统计过,仅仅养一个小孩到18岁,大概就需要50万的支出。18岁以后的开销还没统计。
产检胎教开始,幼儿园,特长补课,学区房,接送上放学,家教辅导,一直供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然后是买房,买车,带孩子,又一个循环,这里面不仅仅是财力人力的付出,还有父母操碎的心。
极高的成本,几乎没有的收益。现在的年轻人连活着都要花费巨大力气,更别说组建家庭生小孩了,你说压力大吗?
即使买了房又如何?后面还贷、落户、孩子上学,样样都是扒皮抽筋,得活成一台机器,运转一辈子,不能停......
想到这,就什么都不想要了。当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时,就有一种支撑突然崩塌了的感觉.... .不想那么累,真的,像驴一样努力又有什么用?
对于社会底层,生存是非常艰难的,房贷,负债,婚姻,以及疫情下的各种压力,导致大部分人的工资只够维持基本生存,所以年轻人都选择躺平、低欲望活着。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年,有了一点点积蓄,交了首付,又得付房贷车贷,把你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都透支。
为了房贷、车贷,你每天就得早出晚归,忙到停不下来,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东西。让你余生都只能是为了糊口,不能停下,且无翻身之日。
总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2020年自然增加人口204万人;2021年自然增加 48 万人,无论是人口年度自然增长规模,抑或自然增长速度,相对于14.12亿人的总人口规模而言,中国已经实质性进入零增长的位置。这也意味着2023年开始,中国人口就进入到负增长或者说2023年往后,我国会进入到一个人口负增长时代。
专家提高生育率的建议
当“工具人”是种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为了生孩子提前走出校园,你愿意吗?
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到了令人“捉急”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日,梁建章等专家发布了《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这份报告提出,可以通过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等手段来提高生育率。
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了网友热议:“教育都要缩减,真是可悲”“生育率低是因为这个吗?”“有孩子的家长觉得有道理” ……
诚然,这是用另外一种视角来看国内的低生育率问题,说的是中国家庭在教育上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抑制了生育意愿。
梁建章等专家的逻辑是,孩子的升学和考试压力太大了,造成了教育的过度内卷;家长在教育上过高投入,让人不想生。
因此,这份报告在开头就提出了两个消灭“拦路虎”的重要措施: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
然而,他们还提出,这两项措施有一个更大的好处。现在,人才的黄金创新年龄与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都是30岁左右,二者产生了冲突。如果取消中考(可以节省一年的复习时间)和缩短学制,大部分人就能够更早地进入社会,有更多的时间生娃——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将达到提升10%-20%生育率的效果。
看起来数据充分,还满满人文关怀,但仔细推敲,取消中考与缩短学制,是不是真能减轻教育压力?
但为生育率减少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乍一听,这种说法让人不由产生了一种成为“工具人”的悲哀。
早在2016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会议,与会专家就一致反对“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建议。教育专家认为,12年基础教育学制是世界通行的学制,也是培养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缩短学制,让大量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进入社会,并不科学。
拔苗焉能助长?面对低生育率,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多种鼓励方式。通过给予产假等假期保障、现金补助等经济补贴、完善幼托服务体系、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支持等,来提升居民的生育意愿。
千禧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不得不说,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高房价,高工作压力,高流动率,这三高,导致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被大大压缩。
现在城里面养个孩子的成本也是高得出奇。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动辄上万。还有天价的学区房,直接就让很多年轻人放弃了结婚的想法。
婚姻都没有,怎么生孩子?
85后尚且如此,而且这类人身边一抓一大把。就不要说90-95后这批了。
他们看的更透,更现实。
天天996,卷的上天,没日没夜奔波,赚的钱够不够看病都不一定。
哪天到了35岁在被裁了。
想到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学区房,辅导班的压力。
自己能好好活着就不错了。
计划生育的最有效手段,也许就是弱民贫民乏民,使之疲于奔命糊口而不得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