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出海,老美破防怒批:这是一部除了中国人外,无人关注的电影

周小妹的时光 2025-02-13 14:08:28

《哪吒2》北美掀热潮,中国故事燃爆国际舞台

在洛杉矶某影院的门口,一位华人母亲正饶有兴致地挥动着手机,将眼前那排得如长龙般的队伍收入镜头。

队伍里,身着华丽汉服的留学生引人瞩目,带着孩子的亚裔家庭温馨满满,甚至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举着“哪吒”手幅。这便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北美首映当天的壮观场景。

然而,大洋彼岸却炸开了锅。一条来自美国影评人的推特,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影评人傲慢地宣称:“这部票房怪兽除了中国人,根本没人看!”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推文发布仅三天,北美预售系统就因购票人数过多而崩溃。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地的影院纷纷紧急加开场次,IMAX厅的票竟被黄牛炒到了200美元一张!一边是观众用真金白银投票,一边却是某些人口出狂言,这鲜明的反差好似哪吒那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哪吒2》的票房表现让好莱坞再也无法淡定。在国内上映仅9天就狂揽70亿票房,北美首周末更是斩获1800万美元。虽比不上漫威大片,却刷新了华语动画的海外纪录。

有趣的是,当中国观众为国产片欢呼雀跃时,总有人抛出“全球影响力”的大旗来质疑。可回头想想,《星球大战》系列在亚洲市场常年遇冷,有谁质疑过它的价值?印度神片《巴霍巴利王》本土票房占比超90%,难道就妨碍它成为文化符号?更让人玩味的是,那位炮轰《哪吒2》的影评人,竟是好莱坞投资圈的“老熟人”。他还曾吹捧亏损2800万美元的《蝙蝠侠大战超人》。

所以说,某些人的破防,本质上是话语权遭受挑战后的应激反应。

不得不承认,《哪吒2》的海外征程并非一路坦途。在芝加哥郊区的一家影院,白人男孩指着敖丙好奇地问妈妈:“这是日本忍者吗?”纽约大学电影系研讨会上,教授也纠结于“混元珠”的哲学内涵是否过于东方。这说明文化输出深陷困境,要实现现代价值观与传统美学的无缝融合,尚需时间磨砺。

但惊喜也接踵而至。洛杉矶首映礼上,美国宅男拉着导演饺子追问:“申公豹到底是反派还是哲学家?”硅谷工程师论坛里,有人把哪吒反抗天命的故事套用到对抗AI统治的脑洞中,这些看似荒诞的解读,正体现中国故事突破文化滤镜,引发普世共鸣。

《哪吒2》的海外策略十分精彩。在纽约时代广场玩快闪,让财神爷给老外发“哪吒红包”;把首映礼变成非遗展,糖画师傅现场教美国人写“魔丸”;海外版预告片大胆玩梗。这种“以潮破壁”的打法,让传统文化活灵活现。

当我们讨论哪吒时,其实已无需纠结老外是否认可。越南影院观众集体朗诵“我命由我不由天”,法国动画杂志分析混天绫运动轨迹,《好莱坞报道》也承认其是“动画工业的新坐标”。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从容接受有人喝彩有人酸。在旧金山影院二刷的华裔女孩说:“他们可以不理解哪吒,但必须承认,这次中国故事站上了主舞台。”

《哪吒2》引发跨国热议,照出了傲慢与偏见,也彰显了中国电影人的韧性与智慧。当敖丙的冰锤与哪吒的火尖枪碰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特效,更是文化话语权的“闹海”。下一次,若再有人说“除了中国没人看”,不妨笑着回一句:“急什么,这才刚踩上风火轮呢。”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