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交配后会吃丈夫,为何公螳螂不反抗,真的是为了下一代吗?

亮亮时尚生活 2024-12-21 17:14:43

在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动物的择偶和交配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感到意想不到的行径,比如螳螂。

公螳螂和母螳螂交配时,母螳肂会趁机吃掉公螳螂,就好像是一出悲剧那么令人唏嘘。

但是为什么公螳螂在被母螳螂切开头一直毫无反抗的状态呢?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动物习性呢?

这又不是个例,黑寡妇蜘蛛也是雌性的黑寡妇会吃掉雄性配偶,难不成所有雌性都这么狠心?

其实自然界中,吃掉公配偶的雌性并没有野心成小恶魔一样,动物这种行为现象其实很普遍。

“性食同类”不奇怪。

性食同类指的是雄性交配后被雌性吃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昆虫中非常普遍,只要雌性比雄性强壮,且雌性具有一定的攻击性,那么就往往会发生这种现象。

关于昆虫这种现象在19世纪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昆虫之间交配繁殖时存在。

在蜘蛛、蜣螂、海马这些动物身上也有发现这种现象,甚至蜣螂在交配时,雄性主动献身让雌性吃掉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这种“食同类”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般认为是由于动物之间寻找配偶时,由于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就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尽管雄性在求偶上会付出大量精力,但是成功率依旧是相对偏低的,再加上环境影响因素很多,这样导致动物繁殖成功率只在30%-50%之间。

因此为了提高繁殖成功率,雌性就需要在交配前对雄性进行一个严格筛选,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残酷的,但是更残酷的是如果雄性不能带来可以让其结出后代的精子,那雄性就会被雌性吃掉。

因此,做到这一点的雄性自然就会遗传给后代,也正是这些雄性为了避免被雌性食掉会更卖力让自己从众多竞速者中胜出。

实际上这种现象非常残忍,但是却是大多偏向懒惰且优柔寡断的一些动物常用的交配手法,所以别为野生动物谴责道德观,野生动物本没有道德观念。

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公螳螂?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显然并不是无目的性的行为,而是因为母螳螂这样做可以确保下一代存活率大大提升。

因为一般情况下母螳螂会选择猎食活体直接吸收养分,这样会让下一个孕育的卵子更加健康一些。

而且母螳螂在产卵后并不会有精力去照顾幼蟲,幼蟲就会在不适合的环境下出生,那么下一代存活率就会相对减少。

而且剖腹产并不是最理想的结果,有时候母螳螂即使能孕育出成熟的卵子,但是也未必有能力将其成功排出体外,这样只会导致曲折一生的母螳螂下场悲催,更别提让下一代延续生命了。

有时候尽管能将成熟的卵子排出来,但是由于没有足够强劲外力刺激以至于卵子干枯、腐烂,也不能保证下一代能顺利继续延续下来,这样危险繁衍出的主动捕食就成为被动捕食。

而且不同种类下母个体体型差异反映出,较大的披针翅螳螂分娩更多卵子,这种现象表明新的进化,因此我们一般认为大型公个体主要是为了获得更高地位更好筑巢为雌室嫁体。

而且太小的个体掠食能力太弱,而太大的个体则很难找到交配对象,因此这些各自不适合的凶手逐渐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下产生的进化。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雄性主动献身把自己送上盘子是为了延长交配期,这样能够提高自己的后代成功率但是也推高其他竞争者未能获得成功率。

自然选择促进进化。

无论如何,生存环境是不确定的但是不同特性的动物又有适合自己的种族,正是自然选择促进了进化,有些动物器官失调,有些进化出了更强悍的体型,这都是自然选择造成进化。

自然选择造就了人类高度文明,但是这一切都是历史悠久留下来的证据。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后代一定能存活下来,这就是自然选择必定存在的规律,有巨大的优就有巨大的劣。

这种现象自古有之,这是一个非常完善且复杂的生态系统,没有动植物以为自己的地位崇高物种先进就要指责自然界其他生物的道德观念,自然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0 阅读:0

亮亮时尚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