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安全领域,最薄弱的环节是哪个?
众所周知,信息数据安全领域最薄弱的环节是人,也指人为威胁。据《2022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2022年,85% 的违规行为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为疏忽仍然是对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企业数据泄露事件中82%涉及人为因素。
据了解,人为威胁可分为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无意威胁是指因管理和用户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信息泄露或破坏。有意威胁是指某些组织或个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或利益,直接破坏各种设备,窃取和盗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制造和传播病毒,或改变系统功能等,这种有意识的威胁最值得关注。
例如,有员工可能会误删系统的重要文件,或者由于不熟悉网络而误改系统运行的参数,导致系统故障,内部数据丢失;以及内部员工或者离职人员出于种种原因主动拷贝外泄公司机密文件;或者是企业“内鬼”,出于利益目的,将公司内部资料外泄。
2022年,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澳都斯(Optus)的系统遭黑客攻击,导致近1000万用户数据被泄露。被称之为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隐私泄露事件”。据澳都斯内部人士透露,这次网络攻击很可能是有人利用了公司系统的漏洞,并认为该漏洞可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
事实上,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不少像上述事件的案例,那么,企业要如何保护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呢?
保护数据安全最薄弱的环节,实际上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安全管控。
其一,经常进行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我们不应该假设员工来到一家新公司,知道在网络安全方面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每位员工都应在入职前10天内完成安全意识培训。员工还应在入职期间接受数据隐私和保护方面的培训。而且,老员工也不能放松,也要时常进行培训。
其二,布置安全办公空间(数影空间),为员工创建一个专属、安全的办公空间。这个空间应该具备识别钓鱼邮件、数据不落地、数据自动化脱敏等安全能力,并且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社交隐私安全。
总之,一个好的数字办公空间(数影)可有效控制用户对文件和截图的访问权限,从而防止用户之间的非法复制和截图,有效防止机密文件泄露,保护企业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