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关于优秀男孩张一得去世的消息,在网上铺天盖地。
从张一得父亲和朋友透露的消息,可以看出端倪:
张一得是抑郁症患者,一直有自杀倾向(潜意识中)。
为人父母的,看到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心里都很难受。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孩子会自杀?
这么阳光的孩子怎么会抑郁?
生活幸福、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
网上铺天盖地diss“一得他爹”,说他利用儿子来为自己挣名挣利。
这些说法是不公平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爱情甚至生命。
张一得的父亲张岳,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个超越了100分的父亲。
世界上很少有父母能做到像他这样的。
辞去高管工作、卖掉广州城区房产,在郊区为儿子建起农家小院;
为了儿子健康,自己种菜,菜谱从不重样。
出书记录孩子成长、拍摄20万张照片,用坏5部相机。
把孩子穿过的第一双鞋、戴过的第一块玉、第一个玩具,得奖证书、奖杯,媒体的报道,都珍藏起来,做成博物柜。
张一得也很争气,以托福成绩差二分满分,申请到了被素有“美国南部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哲学系。
这父子俩妥妥的是“别人家的爸爸”、“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一得他爹”公众号拥有众多粉丝,也成为教育网红大V。
然而,这许多光鲜外壳并没有遮掩住一个残酷的现实,张一得仓促黯然离世。
现在网上都是指责张岳的声音。
其实,这位父亲对孩子的付出,何止是一般人的2倍、3倍。
但是,父母的付出,从来和孩子的优秀程度不成正比。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是教育他(她)成为优秀的孩子?还是首先教会他勇敢地活着?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恰恰做父母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东西都是从头开始学起。
避免价值空心感,让孩子认识自己活着的意义。
张一得很优秀,他是父亲的骄傲,他在短短的人生中,把别人几辈人都获得不了的荣誉,都拿下了。
但他面对自己的傲人的成绩,是不是常常问自己,得到这些耀眼的光环,究竟是为什么?
是为了成为父亲的亲子教育的样板?还是父亲百万粉丝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培养孩子,自己的方向就不对,让孩子成为人前炫耀的工具,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践行者。
至于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自己活着有何价值,父母们从来没有想过。
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的和成年人无异,心智却还尚未健全。
心智和身体发育严重不均衡,价值观、世界观尚在发展、定型中。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叛逆,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中寻找平衡。
没有经历叛逆的孩子,是不会长大、成熟的。
父母要他努力、周围环境也在逼他努力,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努力是为了啥!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迷茫,甚至焦虑、抑郁,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价值观缺乏的空心病。
比起督促他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平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关注情绪变化,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张一得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积极阳光的,可他为什么选择在埃默里大学刚入学不久就放弃生命?
我想起有一项调查,大学新生入学不久患抑郁症不是个例、有一些甚至选择轻生。
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在高考前高强度的学习时,都没有放弃,过了终点线却倒下了。
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兴奋过后就是放松,同时也突然失去了目标,进入人生迷茫期。
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结识的新朋友尚未不能交换心事。
很多父母此时也会突然觉得轻松了,觉得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万事大吉了。
很多孩子会慢慢地自我转换,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但有一部分孩子需要有人来给他做些引导,帮助他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张一得同样如此,该拿的奖都拿过、考上心仪的世界顶级的埃默里大学。
18岁的人生已经很辉煌了,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一时没有头绪。
从父亲成功育儿光环后走出来,从广州郊区农村的田园生活走出了国门,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不适应,不是一个刚成年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承受的。
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可以倾诉;不能示弱、不能悲伤。
因为张一得一直是阳光和强者的代表,父亲粉丝们孩子的榜样。
这是个新旧环境转换的阶段,需要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再送上一程,度过这个难关。
让孩子释放情绪,压抑久了心里会变形,抑郁就会不期而至;
和孩子制定新目标,人生有希望才有动力努力地活着。
放下身段,让孩子做有梦想的平凡人。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希望他能出人头地。
于是我们拼命地努力挣钱,给孩子创造好的经济条件,让他学习、让他上辅导班,让他出国。
张一得的父亲更是如此,他要让儿子登上人生巅峰、活成人人羡慕的样子。
儿子确实也做到了,获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可在这成功的背后有没有压力、有没有焦虑、有没有痛苦?
父母并不关心,或者说觉得和成功比起来不值一提。
成功学在中国盛行多年,成功的执念引发很多人的集体焦虑。
毕竟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属于少数人。
于是,普通人便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中国的父母,可不可以放下身段?
不要给孩子灌输成功学的毒鸡汤,和孩子一起学做一个平凡人,一个有梦想的平凡人。
这个梦想可以是科学家、医生,也可以是汽车修理工、农民。
被一个成功的焦虑压垮的生命和一个普通的、鲜活的人,
父母的选择更倾向于哪一方,不言而喻。
当你不在意孩子是否成功时,你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闪光点;
当你只希望孩子做个平凡的人时,你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过好自己的人生,做70分父母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为孩子付出比中国的父母多。
张岳就是这些父母中的典型,他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
他把自己所有的理想押注在孩子的未来。
他是个200分的父亲,有几百万的粉丝,每天围观他的育儿经验,以他为榜样。
崇拜他的孩子家长们,恨不得和他一样为孩子奉献全部。
我们曾经感动于这种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我们称之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但是没人想过,如山的父爱,也许压得孩子不能喘息;如水的母爱,也许能让孩子溺水窒息。
父母们不要越界,做比及格线高一点的家长就好;这样做父母轻松、孩子压力也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很多父母一直教育孩子要优秀、要成功,却一直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平凡而勇敢地活着。
成功的定义很多,不一定是名校、金钱、地位,这些和生命相比,都太微不足道。
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要再借助孩子弱小的身躯来实现;
他们尚未发育健全的心智难以承受家庭希望之重。
希望中国的父母从某一天开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平凡而勇敢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