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榜样力量,激扬文明新风!与柘林青年一同寻访滚灯传承之路

上海奉贤 2024-11-07 14:36:48

榜样汇聚奋进力量,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柘林镇积极开展“文明的模Young”青年主题寻访活动,深入挖掘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和精神内核,让文明新风浸润“柘”里。

奉贤滚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柘林胡桥地区,是千年海农文化的赓续,也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推广,这项具有古老历史的非遗项目,也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来自镇机关科室、事业单位及各村(居)的青年代表们,组成“文明‘柘’Young行”青年寻访团,通过“线上交流+实地寻访+深度采访”的形式,深入挖掘“奉贤滚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正荣的传承故事。

文明“柘”Young行成员 马汀:在很多活动和演出中,经常能看到滚灯表演,这也离不开滚灯传承人的付出。希望通过这次寻访,了解王老师背后的故事和精神,进一步汲取奋进力量。

“换手的时候注意手心向外。”“要让滚灯转动起来。”在柘邻坊的海塘剧场内,寻访团第一次见到了王正荣,他正在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非遗传承社的学生们手把手传授滚灯技能。专注在教学之中,王正荣一时间都没有发现寻访团的到来,这种希望将自己知识与技巧倾囊相授的迫切感,也让青年们深深触动

文明“柘”Young行成员 庄佳婷:看着王老师教大学生舞滚灯,最让我感动的一点,他已经70多岁了,学生很多才20岁出头,但他们的关系,在排练时是严师,但在排练结束后,却是非常好的朋友,这就是在文化传承中的忘年交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正荣逐渐从台前退出,但他通过成立“非遗工作室”,开发相关课程、编排滚灯表演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默默付出着。一踏入王正荣的工作室,就被摆放着的大大小小十余个滚灯所震撼,他正神情专注地修补着滚灯,这也是每次排练演出后的“必修课”。

用金黄色的镭射纸包裹滚灯,这样做既能让滚灯反射舞台灯光,使表演绚烂夺目,也能增加滚灯的使用“寿命”。从裁到贴,基本都是王正荣一个人完成,光是修补一个大滚灯,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大家被这份专注所感染,纷纷围在王正荣身边,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学习滚灯的制作和修复技巧,倾听他讲述与滚灯的深厚渊源。

“我没有退休年纪的,只要还干得动,我就要让滚灯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如今74岁的王正荣,从事滚灯传承和推广工作已经40余年了。年逾七十,荣誉等身,视滚灯传承如生命的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接班人”。在如今的柘林,从学校到村居,小到幼儿园的娃娃,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看到滚灯队伍的身影,而他们几乎都接受着来自王正荣的指导与训练。

文明“柘”Young行成员 方灵依: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传承”,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以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几天后,在柘林镇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的彩排现场,寻访团又见到了王正荣的身影。一大早,天空中还飘着绵绵细雨,王正荣忙碌的身影就穿梭在滚灯、舞龙等非遗表演队伍中,指导队员们的站位和动作,叮嘱他们注意事项。在此次镇运会开幕式上,他承担了滚灯操、腰鼓、舞龙、手狮等多项非遗演出的排练任务。

文明“柘”Young行成员 孙佳皓:运动会那天天气很冷,从早上7点,王老师就一直在现场,没有喊一句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着他在滚灯传承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对王正荣的寻访过程中,青年们不仅领略了奉贤滚灯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更从他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中汲取了无尽的精神养分与文化自信。宣传滚灯文化、学习滚灯技巧……寻访结束后,青年们也用实际行动,肩负起责任与担当,实现与非遗文化的“双向奔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此次寻访活动,不仅让柘林青年们了解到了身边的贤美榜样,也让他们从榜样事迹中汲取精神力,满怀热情与担当,以榜样为镜,砥砺奋发前行。

每一次寻访都是成长

每一次记录都是传承

作为新征程上的奋进者

让我们

追逐光 成为光 发散光

传递榜样力量 共绘文明画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