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七一”建党百年大庆日益临近,相关影视作品逐渐增多。5月25日晚,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在北京和东方两大卫视甫一开播,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与追捧。
该剧由著名导演刘江执导,是“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它以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深邃的立意,恢弘展现了从一大建党到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壮举。
《光荣与梦想》跨度长达三十五年,但全剧也仅有四十集,共产党的成立与壮大、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7年三大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及抗美援朝战争等彻底改变中国走向和国人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在剧集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显然,如果面面俱到,从五四运动到一大建党都能拍成四十集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更不能拍成流水账。在主创团队的精心创作下,全剧张力饱满,重点突出,伏笔精准,反转有力,将共产党人的豪迈气魄与牺牲精神,将缔造新中国的困难与挑战,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一大建党是该剧的重头戏。《光荣与梦想》不惜笔墨,对7月23日到30日每天的上海会议日程均有陈述,更是详尽刻画了与会代表之间的激烈辩论,同巡捕房周旋,并在嘉兴南湖圆满完成会议议题的全过程。而在国共合作的戏份中,《光荣与梦想》着力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等伟人的风骨,同时也对孙中山先生的领袖气质与远见旧识给予高度肯定。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于蒋介石、汪精卫和张国焘等人也没有脸谱化,而是依据史实,恰如其分地进行塑造。
该剧相当详尽地展现了组建黄埔军校,在广州和上海面试学员的过程,让方志敏、陈赓、徐向前、杜聿明和郑洞国等国共两军的未来骨干,都有机会展现自身才华与气魄。双方在学员中发展党员、吸收人才的过程,也诠释得相当生动。其中更有蒋介石为拉拢“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在半夜召见他们并赠送金笔的戏码。
对于东征中特别重要的淡水战役,《光荣与梦想》更是着力铺排,场面堪比院线大片。指挥部决定组织奋勇队强攻,挑选十人担任可能最先牺牲的队长。结果号令一出,响应者云集。在枪林弹雨中,很多同志纷纷倒下,突击队员果断架设人肉云梯,奋勇冲上城头,看哭了不少人。
在南昌起义之后,顺利完成三河坝阻击战中,为掩护主力撤离,蔡晴川率领小股部队坚守阵地。在陈毅面前,他朗诵了谭嗣同的名句“我自横刀,去留肝胆”,在武装到牙齿的钱大昀部面前,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并以最为悲壮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营造出的场面极其震撼。
三河坝血战既让我们看到了主创团队的制作用心,也给了观众对未来剧情的期待。相信之后的第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等更大规模战争场面,刘江导演将会有更加浓墨重彩的展现,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也必定更加持久。
革命伟人并非高高在上,庄严冰冷。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都有七情六欲。《光荣与梦想》中有宏大场面,更注重细节刻画,通过细节的刻画,令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以毛泽东的形象塑造为例,召开中共一大时,剧集特别突出了毛泽东担任书记员的认真与大局观。在昏暗的马灯下,他誊抄会议文件到天亮,右手笔耕不辍,左手还不停地抓食着辣椒,把一碟全给吃完了。
在“包打听”闯入会场之后,是毛泽东首先看到事态的严重性,建议转移会场,才有了后来“红船”之约。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担任组织部秘书期间,毛泽东工作高效,受到了很多同事的欢迎。当同事来取资料时,他将所需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宣言十份,党章十份,民国日报特刊十份,入党表、登记本各四十份,还有志愿书二十份。
在前往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时,毛泽东经历了人生中唯一一次被俘。他不幸被地清乡队抓获,即将被处决。他临危不惧,果断用身上的银元收买两个土匪,终于逃脱了死神的威胁。
在领导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战争时,毛泽东不惧炮火,始终和红军将士战斗在一起。面对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干扰,他没有盲目服从,据理力争,并团结党内同志,一起为扩大苏区、粉碎围剿贡献力量,并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这也为日后遵义会议扭转局势,挽救中国革命埋下伏笔。
而剧中另一位重要角色,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东征时慷慨陈词,大大鼓舞了士兵的士气。在“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蒋介石司令部与其争辩,展现了革命领袖的大无畏精神。
三大起义之后,周恩来留在上海工作。在顾顺章突然叛变之后,他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临危不乱,火速组织同志转移,将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并留起经典的长胡子前往苏区,与毛泽东开始了亲密合作。
随着建党百年大庆的日益临近,国人对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观赏热情也在水涨船高。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和更多角色的登场,《光荣与梦想》势必会为我们留下更多的精彩瞬间与感人场面,带来更多的震撼、崇敬与思考。(燕山刀客)
演员演技不错,继觉醒年代之后今年第二部好剧,
真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