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街头震撼实拍:炸弹坑、断壁残垣,战火下的生活令人心碎

月静好时 2025-03-28 15:09:26

你看啊,看到乌克兰基辅那些照片,说实话,心里咯噔一下。不是那种新闻联播式的咯噔,是那种“哎呦,这事儿真真切切发生了”的咯噔。一个城市,被炸得坑坑洼洼,楼房像被巨人啃了一口,这场景,跟我们小时候看的战争电影,重叠了。基辅,好歹也是个首都。印象里,首都不应该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西装革履,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吗?现在呢,导弹炸出的弹坑,被炸毁的房子,还有抱着宠物狗,神情麻木的姑娘,这反差,啧啧,想想就觉得……憋得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战争啊。

战争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文明社会好不容易堆起来的积木,一脚踢翻。而且踢翻之后,还嫌不够乱,再上去踩几脚。照片里,一个乌克兰老人,捡了一堆俄炸弹碎片,拎到街上。这个举动,怎么说呢,有点悲壮,又有点无奈。悲壮的是,他想控诉,想表达愤怒;无奈的是,除了捡碎片,他又能做什么呢?一个安全部队的士兵,在查看碎片,他的任务是找未爆炸的炸弹。

这个细节,简直是战争的黑色幽默。你以为战争结束了?不,它还在以另一种形式,阴魂不散。还有那些站在被炸毁的房子里,清理废墟的乌克兰男子。一部分房子已经塌了,屋顶没了,墙壁烧焦了。他们为什么要清理?

因为那是他们的家啊。家是什么?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是辛苦奋斗的意义,是根。现在,根被炸断了,他们还在试图重建。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明知道希望渺茫,也要一点一点地搬走石头。让我想起杜甫那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山河还在,草木依然生长,但家园已经破碎。杜甫当年看到的是长安,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基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换了时间和地点。照片里还有两个乌克兰妇女,站在自家窗户边,窗户玻璃全碎了。她们的表情,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麻木。

轰炸太频繁了,已经超出她们的承受能力了。所以,很多人选择离开,出国,或者搬到大后方。这让我想起逃难的人群,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有意思的是,照片里,也出现了一些“正常”的场景。街道被炸出大坑,安全部队检查完毕,工人们就开始修补道路。两个男子抬着木板,封堵被炸飞的窗户。

一个年轻的女孩,抱着宠物狗走过冒着浓烟的房子。生活还在继续,即使在炮火连天的时候。这是一种韧性,一种生命力。就像野草一样,烧不尽,吹又生。但是,这种“正常”,恰恰是最让人心酸的。在一个本该和平安宁的城市,人们却不得不适应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

他们努力维持着生活,但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生活了。说来说去,战争这玩意儿,最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他们没有权力决定战争的开始,却要承担战争带来的所有后果。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甚至失去希望。他们就像棋盘上的卒子,被摆来摆去,最终被牺牲掉。所以,看到这些照片,我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叙事,也不是为了什么地缘政治,只是为了那些普通人,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应该拥有和平,应该拥有安宁,应该拥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