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所谓的“解放日”之后,开列了一条长长的清单,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施惩罚性关税,印度“享受”26%的税额,然而奇怪的是,印度媒体却是一片欢呼鼓舞之声,因为中国遭遇的税额是34%,这8个百分点的差额似乎表明特朗普对印度的更加温柔一点。还有印度学者在研究,利用这8个点的差额,印度可以实现比中国更低的对美出口价格,那不就可以在贸易竞争中打败中国了吗?
这种奇怪的心态来自于印度对中国的怨念。哪怕一起受到美国的打击,只要中国挨打重一点,印度挨打轻一点,印度也会感觉是自己赢了。这是印度立国之本带来的先天缺陷。中国的独立是打出来的,中国人民先是打败了外国代理人,然后打败了美国的亲自干涉,在美国面前平起平坐。印度的独立却是跪求来的,是美国拆散日不落帝国的步骤。如果不是美国出手,英国已经准备好残酷镇压,把甘地等人一并铲除。在印度看来,中国也和他一样是跪在地上的,而且还多吃了一鞭子。所以印度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中国也不需要去理解印度。
26%的关税,看起来当然比中国的34%要低得多,但仍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虽然印度媒体想方设法证明自己跪赢了中国,但也无法掩饰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从尼赫鲁政府开始,印度向美国抛媚眼的努力,到特朗普这里遭遇了最惨重的失败。印度并没有摆脱跪着和美国打交道的姿势。
那么,印度这次能跪求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吗?一位印度学者在外交官网站上发表文章说,印度一直在开心地安抚美国,比如购买美国军火,但还是遭遇了惩罚性关税。所以,特朗普想要的,比军火订单更多。一些印度政客认为与美国合作就能避免惩罚性关税,这种想法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印度要是下决心推进现代化进程,那么为什么不服务于自己,非要去服务于美国呢?所以他认为,印度必须努力让自己变得伟大,而不是为特朗普的MAGA,开历史倒车。
印度有这个能力让美国再次伟大吗?说不定还真有一点。
印度曾经支撑过另一个帝国的强盛,也就是英国。英国建立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之后,从这个南亚大国攫取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其中不但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印度、孟加拉等国的劳动力。在南亚次大陆开展的纺织业,给英国商人带来了滚滚财富。在印度种植的鸦片不但让英国商人赚到了巨额的利润,还残害了几代中国人,把中国人好不容易通过诚实劳动积攒起来的白银掠夺一空。英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侵略战争,与印度提供的物质资源是分不开的。
在殖民印度之前,英国的君主只有“国王”头衔。而曾经统治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君主是有“皇帝”头衔的。英国夺取了印度之后,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在1857年发动起义,失败后被流放到缅甸。英国趁势宣布,这个皇帝的头衔归自己了。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在1876年正式继任印度皇帝。从此,英国君主才敢于自称“英皇”。甚至有人主张,英国王室应该迁都到印度,靠广广袤的土地打造千秋帝国。所以,印度要是甘心给美国当殖民地,用自己全部剩余价值供养美国,特朗普的美国梦说不定也会大大前进一步。他甚至不用担心逆差,硬抢来的商品输入哪有逆差?
但这毕竟不是印度想要的。印度的独立虽然不够彻底,但尼赫鲁也提出了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多梦想,要把这个十几亿人的国家倒退回殖民地,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今天的印度政府还希望从美国身上占些便宜呢。
在这样的矛盾心态之下,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场景。谁也吃不了小亏,但是谁也占不了大便宜。美国根本不会指望印度能为自己发挥什么促进作用,印度也没有可能从美国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市场、技术和投资。
至于26%的惩罚性关税,由于对美出口只占印度GDP的0.2%。莫迪政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