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孝道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除了孝道之外,另一大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便是忠。
古人常说的忠孝难两全,代表的便是这两大道德准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同化许多外来民族,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孝道文化。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君王、士大夫等阶级有他们的孝道,庶民同样也有庶民的孝道,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一个人若是连最基本的孝道都难以做到,相信会有很多人都会在其背后戳脊梁骨,骂作不孝子孙。
那么何为不孝?
古人早就已经总结而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既然如此,另外两种不孝又是什么呢?
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第26章,此章的整个内容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一代儒学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儒家文化倡导孝道,孟子对于孝道则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就是说,不娶妻生子,断绝了先祖的传承,这是人生在世最大的不孝。
很多人看到这里,想必都有一些疑问,既然“不孝有三”的话,除了无后为大之外,另外两种不孝分别又是什么呢?
其实孟子这里所说的“不孝有三”,真正的含义应该指的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因为“三”在古代指的是很多的意思。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并不代表非要三个人,也可以是五个人、六个人等等.......
不过到了东汉末年,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注释。
二、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东汉末年赵岐所注的《孟子章句》对此句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这里把三种不孝说的明明白白,第一大不孝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第二大不孝为: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第三大不孝,便是人们常说的无后。
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把传宗接代视作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古人看来,诸多不孝的行为中,断绝了祖宗的传承才是最大的不孝。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同样是一种不孝,指的是对于父母的过错不闻不问,一昧的顺从,从而导致陷他们于不义,这同样是一种不孝,用简单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溺爱。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也是一种不孝,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事生产以供养父母。
用现代的话来说,指的就是家境贫寒,父母也已年迈,子女却不想着工作赚钱赡养父母,整日游手好闲,这同样是人生的一大不孝。
以上便是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两种解释,一种是单纯的告诉人们,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另一种则是罗列出人生中最大的三不孝。
只是不管是哪种解释,在古人看来,没有子嗣都是最大的不孝。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真的很无知又敢说!
时代变了
事与愿违大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