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劝谏恣意用兵,中兴又是昙花一现
周宣王,姬姓,名静,一作靖 ,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从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3年,在位共四十五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但是,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使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国人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召穆公将太子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静得以幸免。
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一说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9年),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周宣王继位后,多次的对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出“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但因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加剧了周王朝的社会危机。
周宣王十一年(公元前817年)春天,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一名仲山甫)劝阻周宣王说,废长立幼,不合旧制,周宣王不听,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同年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去世,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07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周宣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97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国君之位。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于是,周宣王在夷宫(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庙廷)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后,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周宣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97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
周宣王三十六年(公元前792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
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90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中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得以突围。
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变为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私有,藉礼也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
周宣王在位时,不到千亩举行藉礼,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宣王不听。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在周宣王时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认了既定事实,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
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后,想在太原普查人口来补充兵员、征调物资。仲山甫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人口数量,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周宣王不听劝阻,最终还是在太原普查了人口。
去世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3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关于周宣王的死因,许多著作记载为周宣王游猎圃田(今河南省中牟西)时,杜伯的冤魂乘白马白车,由司空锜护左,大臣祝护右。杜伯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执红弓搭红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