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妃薨逝后,十二个小戏子恢复了自由身,她们为何不离开贾府?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宫中一位老太妃薨逝了,皇帝颁布谕旨: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免遣发。
王夫人做主遣散戏班子,给十二个小戏子恢复自由身。王夫人因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她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器。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她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的小厮们了。”
因为朝廷颁布的谕旨,所以王夫人不得不做主遣散戏班子,给十二个小戏子恢复自由身。只是这些唱戏的女孩子比不得家中使唤的丫头,她们也都是好人家的女儿,因为家中艰难迫不得已才去学戏。如今朝廷颁布谕旨,要给她们恢复自由身,王夫人也就觉得不如好事做到底,给她们几两银子的盘缠,让她们各自回家去。当然之前也有一些不肯回去选择留下来做使唤丫头的。
尤氏见王夫人这样说,岂有不给她们提供方便之门的道理,她去问十二个小戏子,愿意回家的,让父母来接,提供盘缠。不愿意回家的,就留下。从曹雪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愿意回去的只有四五人,由她们的干娘领回去,等她们的父母亲人来接。不愿意回去的,就留在府里做了使唤丫头,如芳官、藕官。
十二个小戏子恢复自由身,一半以上不愿离开贾府。将去者四五人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单等她亲生父母来领;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在园中游戏。
每次看到这一段都有些难以理解,唱戏的优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经常被歧视,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尤其是唱戏的女孩子社会地位更低,她们与丫鬟虽然同属于贱籍,地位比丫鬟低了很多。
这次好不容易遇到皇帝施行德政,免除她们贱民的身份,恢复她们的自由身,她们中的有些人却反而不愿意离开,留下来做伺候人的丫头。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们即便是获得了自由身,离开贾府之后,也不会真正地得到自由。与其出府后,被家人再次送到其他地方,不如留下来做贾府的奴才,当然也有四五人选择了离开。
这些留下来的小戏子,她们除了会唱戏,别的什么都不会。有的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出来以后,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过的幸福。
除此之外,她们选择继续留在贾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太大,富人家里的奴才,生活水平、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身份自由的穷人,如平儿。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遍身绫罗绸缎的平儿,还以为是姑奶奶王熙凤,后来听周瑞家称呼她为平姑娘,才知道不过是一个体面的丫头。
还有晴雯,她在怡红院虽是伺候人的丫头,却处处给人一种养尊处优的感觉。宝玉倒不像是少爷,晴雯倒像是一个小姐。正因为过惯了这种大小姐一样的贵族生活,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没有几日就死了。
与其说晴雯是病死的,不如说她受不了社会地位的落差,受不了被赶出主子家的那种歧视。晴雯是高傲的,她在怡红院里也是相貌最出众的,靠着她的关系,她的表哥和表嫂都有了工作。但一旦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她的亲戚们对她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歧视。这样的落差和委屈,让晴雯生不如死,她最终没有熬过去。
芳官等留下来的小戏子,她们虽然继续过着不自由的生活,却不用担心自己的生计,也不害怕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后来因为抄检大观园,芳官等人被王夫人撵出贾府,她们不得已选择了出家。至于戏班子解散时选择离开的四五人,她们的结局,书中没有交代,却也不一定会比芳官等人的结局好,她们应该继续从事着这个职业,只是有了人身自由。
可见,雍正皇帝颁布的这项废除贱籍的政策虽好,也推动了民间戏曲的发展,但废除贱籍真正生效还需要时间,毕竟社会上对她们的歧视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不过雍正废除贱籍,也算是给了她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即便是重操旧业,她们的后人将来也有机会参加科考,不再受制度的限制,同样她们也多了一次选择就业的机会,不再像之前那样备受歧视。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参考著作: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
因为她们知道,出去也不过是被歧视,再被卖一次。
康熙生母死那么早,是不是与孝庄有关?一山难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