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苍老的程队(张译饰演)抓到凶手后,站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我突然也被那种怅然感击中,潸然泪下。
历经12年的漫漫追凶路,到了任务完成的那一天,似乎并没有成功带来的兴奋与喜悦。
这像极了我们普通人,带着一份执念去坚持,当目标达成后,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那又何必去做这件事?
电影《三大队》里试图想挖掘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好像也没有什么答案。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产犯罪片是最难拍的类型,这部电影却不太像我们熟悉的国产片。
就拿结尾这一幕来说,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煽情的音乐,也没有我们熟悉的“XX案真凶落网”的字幕。
程兵这个绝对可以大书特书面典型人物,就以一种极其平静的方式泯然于世,只剩观众的一声叹息。
这种克制的风格真的很不像陈思诚,所以这部电影也是他自《唐探1》后评分最高的作品,豆瓣目前7.8分,还入选了今年豆瓣国产电影top10。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国产片终于突破功利诉求,开始敢于写“闲笔”了。
比如我很喜欢三大队第一场吃夜宵的戏,好多有意思的细节,信息量巨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在这场戏中显露无疑。
后来看到一篇采访说,这场戏是他们正式开拍的第一场戏,背后有导演戴墨的精心调度,张子贤爱蹭王骁的烟,所以俩人就坐在一起。
魏晨作为三大队的新人,一心想要办大案,由此引出师傅老张的“大案背后改变多少人生”的感慨。
后面还有好几场三大队聚在一起吃饭的戏。
这时已时过境迁,对应着前面他们意气风发的时候,沧桑感就出来了。
类似前后呼应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张译女儿用小雨点的名字给爸爸点歌,后来女儿长大后加他的微信,他才知道女儿是小雨点。
这些看似不重要的“闲笔”,都是让人物更加立体多面的有效细节,从这一点来说编剧张冀功不可没。
观影过程中,还有一些情节让我惊叹“这也能拍”?比如三大队抓到嫌疑犯之一的王大勇,刑讯逼供后致其死亡。
在韩影里倒是常有这种情节,但在国产片里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哈)。
为此,我还特意去看了深蓝写的原著《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书里提到那个年代刑讯的确是会“上手段”,但都是有技巧的,不会照死里打。
电影里也对这个细节做了补充,王大勇在被刑讯前已经被围观群众痛殴了一顿,但致死原因到底是什么已经无从证明。
后面当程队终于抓到王二勇,通过DNA就能让其定罪,程队不可思议地问年轻警察:“现在零口供也可以定罪?”
他应该是想到当年三大队哥几个,为了获取口供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程队他们已经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至于最精彩的漫漫追凶路,反而是原著里一笔带过的内容,甚至也没有交代程队到底是如何获取关于王二勇的信息。
电影对这一点的改编走的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程队出狱后一个个去寻找昔日的战友,他们一起再出发。
然后,大家又因为各种原因一个个离开,每个人都只陪伴程队走了一段路。
最后,程队还是凭借着心中难以放下的执念,终于将王二勇绳之以法。
再次回到前面的问题,何必非要去做这件事?
电影里,程队在看守所里的老大说过,他就算脱下警服内心依旧是好人、是警察。
作者深蓝在书里写到,普通人可能更关注刺激的“追凶”过程,对警察来说“追凶”只是起点,“惩凶”才是终点。
这段话或许可以解释程队的执念。
好在,真实世界里的程队过得还不错,妻子和他复婚了,带着女儿回到他身边,夫妻一起在北京开兴趣班。
深蓝曾想当面采访程队,被其在电话里拒绝了,他说“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程队终于放下了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