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面也能传染!广东7天新增2029例,严重可致死,还没有特效药

奇玮随心养护 2024-11-08 00:55:1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疾控中心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短短的一周内(2024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全省新增报告了2029例登革热病例。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咋舌,更可怕的是,这种传染病不仅疼痛难忍,被称为“断骨热”,而且传染性极强,甚至不见面也可能被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一传播链不仅隐蔽,而且极具破坏性。

据广东疾控介绍,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4天,多数为5至8天,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潜伏期内往往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可以正常生活和出行,这使得登革热的防控变得更加困难。

一、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与识别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加皮疹。高热表现为突发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三痛包括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和肌肉酸痛;三红则是指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以及眼结膜充血、皮下出血点等。

此外,还会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这些症状初期很容易和感冒混淆,因此尽早识别和治疗尤为重要。

广东疾控提醒,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蚊虫叮咬史或到过疫区。由于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虽然大多数登革热患者属于轻症范畴,经历一至两周的自然病程后有望自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可能会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登革热的流行与防控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以来,全球多地暴发登革热疫情。苏丹首都喀土穆北部萨马拉布地区暴发的登革热疫情已造成186人死亡;

巴西登革热疑似及确诊病例上升至6547438例,死亡病例上升至5613例;阿根廷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571650例。这些数据不仅令人痛心,更提醒我们,登革热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在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等地。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2024年8月至10月,广东省登革热病例激增。

第42周新增病例高达2029例,其中本地病例2011例,分布在佛山、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输入病例18例,分布在广州、深圳等地。这些病例的激增不仅给当地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登革热的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易感人群。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因此清除居家和周边环境中的积水,保持环境干燥,就显得尤为重要。

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地方,都可能成为蚊子的繁殖地。要想减少被蚊子叮咬的风险,就要勤打扫,保持环境整洁。

此外,个人防护措施也不容忽视。出门时尽量穿长袖和长裤,少露皮肤;暴露的部分要涂点驱蚊水;尽量别在草丛或树林里待太久,这些地方蚊虫多。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有效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三、登革热的病毒特性与治疗挑战

登革热病毒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这给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确认的引发登革热的登革病毒共有四种型别,感染一种登革病毒后,并不代表对其他登革病毒免疫,因此可能发生二次感染。而且,二次感染后重症风险大大增加,这是由于抗体增强效应所致

。病毒学专家指出,广东地区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不会长期持续,且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流行,但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还是呈现出区域流行和局部暴发的特征。

由于登革热没有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主要依靠患者的免疫力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虽然大多数登革热患者能够自愈,但重症病例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登革热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传染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和疫情监测工作。

首先,要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通过清除积水、保持环境整洁、穿长袖长裤、涂驱蚊水等措施,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其次,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同时,也要关注疫情动态,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控措施。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知晓率、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忽视。只有加强个人防护、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意识、共同努力做好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