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历史上,提起传奇教练或许很多球迷都可以娓娓道来:奥尔巴赫、老尼尔森、查克-戴利、斯隆、菲尔-杰克逊、波波维奇、帕特-莱利等等…但对于我们自己国家的传奇教练有哪些,或许很多人就说不上来了,当然除了那个教父级的蒋兴权老爷子。
排位赛赢下韩国队,虽然虽然令中国球迷好受了些,但老实说开心不起来。当我们都要一分一分地去和韩国队拼的时候就说明可能中国队在亚洲篮坛的实力已经逐渐被人拉近。更加讽刺的是,或许这句“逐渐被人拉近”还是我“委婉”的说辞,因为事实上可能已经没有差距了…
好像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并不太关心篮球的父母都会告诉我:中国男篮在亚洲很厉害…这绝非夜郎自大的夸夸其谈。80年代后期,因为错误的奥运战略思想,很多省摒弃了篮球这项投入大、出成绩慢的运动,省队少了,很多联赛因为参赛队伍不足甚至都停办了…这令我们的篮球事业发展停滞了好几年,可即便如此,80年代末亚青赛、亚运会、亚锦赛篮冠军都是中国…直到90年亚青赛男女篮双双跌至第三、同年亚运会女篮决赛负于韩国。
【亚运会男篮冠军从78年起到2000年之前就丢过一次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冠军,亚锦赛丢过两次】
那年的多次意外折戟,引起了中国篮球的高度重视,大家在反省的同时决定实行新的篮球改革,而坚持以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贯彻大运动量训练方针的时任辽宁男篮主教练蒋兴权被推上了前台。于是,1991年,蒋兴权在北京组建全新的中国男篮,剑指巴塞罗那奥运会。
网友总结关于蒋兴权介绍语中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你知道如今的各个中国男篮名宿们当年被老爷子“支配”的恐惧吗?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实实在在地反应出老爷子的治军严谨和德高望重。近乎军事化的管理,每天大负荷量地训练至少5小时,每周只有星期天可以放假半天,每次外出还得得到管理层批准。实际上这样的严格要求无可厚非(当然,我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型,要我我肯定受不了),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可是年轻人还好,但对于一些已经成家立业的队员来说就显得有点苛刻了,于是矛盾不断,他们并没把这位新主教练放在眼里。
这对于志在对中国篮球进行改革的蒋兴权来说似乎挺难堪的…
但老爷子也绝不是一个会妥协的人!
就像…梁家辉那个经典动图:“我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有老队员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双手表示反对…
“你们反对?可以,没问题,那你们‘竞争上岗’!”
“情景对话”虽然是我杜撰的,可事实却真是这样,为了奥运会目标以及两年后世锦赛成绩,老爷子“操刀”进行了中国男篮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血,刘玉栋、巩晓彬、孙军、欧阳贵景、梁达、胡卫东、吴庆龙等年轻新秀被先后征召至集训大名单并最终组建成一支巴塞罗那奥运会所有参赛队伍平均年龄最小的国字号球队(25岁)。
但首次的表演秀却不尽如人意,因为虽然同组的对手确实实力强劲,有国际正赛我们从未战胜过的两支队伍之一的立陶宛(另一支是梦之队),有独联体,澳大利亚以及中美洲两支劲旅波多黎各和委内瑞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算是半个“死亡小组”了吧?出不了线属于正常范畴,7战全败就有点难受了,更难受的全是大败…
用孙军时候接受采访时的回忆录来说就是:输得我们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走出亚洲溜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菜”的?甚至据马建事后回忆,在争夺第11名的比赛中出现了现场没有任何一名中国记者或外国记者的尴尬局面…奥运会打成“村运会”也是一大奇迹。
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运会”洗礼之后,老爷子并没有气馁,我是指他严格要求的执教作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之后(据说当年男篮都不好意思和其他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起回国),老爷子更加严格要求男篮队员,甚至亲自监督球员起居和外出情况,同时更加推崇“三从一大”的魔鬼训练方法,当然,与波波维奇、斯隆等教练不同的是,老爷子执教以严格为主,以“鸡汤”为辅,均衡搭配营养,双管齐下。
不是最强的男篮却是最具含金量的成绩1994年世锦赛,中国正式迈入了——死亡之组。他们和美国、西班牙、巴西分在了同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对于两年前能把奥运会打成村运会的中国队来说,实在是…即便输了都可以吹着口哨、昂首挺胸地离开“会场”吧?那是真打不过啊!哪怕最弱的巴西,在世锦赛前不久的某次运动会上中国队都输了49分!放现在输巴西49分都会网络瘫痪吧?
所以有啥包袱?就当去旅游好吧?据称当年上级领导甚至都没有下达任何指标…(可以理解,换我也只能说:努力拼搏,尽量少输点)
老爷子甚至在赛前许诺:只要赢下第一场(对阵“软柿子”巴西)第二天就带你们去领略加拿大风光…
【注意,这得多看得开啊?第二天就去?意思后面的比赛都可以不管了…虽然赛后他食言了】
有句形容里弗斯教练的话怎么说来着?“技战术再好,不如鸡汤喂得好”?可能有时候“鸡汤”确实很管用,在得到老爷子画的一张“饼”之后,首战面对之前“花式吊打”自己的巴西队,男篮队员们心中似乎只有一个念头:明天去旅游!
篇幅有限,比赛过程就不叙述了,最让我感慨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队后卫,真稳!老爷子在训练中的严格要求,真好!胡卫东整场比赛罚球10罚10中一分没丢!这要换成现在哪个后卫在面对世界级强队的比赛里10罚10中并带领中国队取胜?我感觉又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一篇3000字喜报了…标题我都想好了《10罚10中定乾坤,亚洲第一后卫“180俱乐部”之旅扬帆起航》。没错,一场比赛分N篇来写,一篇战报、一篇观后感、一篇比赛分析、一篇未来展望,还要特意来一篇花式吹10罚10中的!
不仅仅胡卫东准,整个中国男篮罚球都准得出奇,有球迷戏称那时候的中国男篮罚球线上各个都“纳什附体”。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老爷子在训练中的治军严厉!所以你明白为什么这次男篮选帅老爷子都不报名吗?【有条件限制的报名制选拔,最后只有三个人报名,最德高望重的蒋兴权老爷子并没有去报名】
而第二场小组赛面对强大的梦二队,我们…
算了,这场跳过,输太多,吹不起来…
对于这场比赛,很多人事后认为是老爷子“田忌赛马”战略性放弃,属于没有体育道德精神的行为,原因就在于老爷子是一个以防守著称的名帅,可是那场比赛中国队是唯一一个不和美国拼防守、不拖节奏的队伍,全场对轰…怎么得好不容易遇到梦之队能够体验一下世界男篮最顶级队伍实力换换口味还不行了?非得死磕承担受伤危险?问题还磕不赢啊?
第三场对阵强大的西班牙,上半场结束后是40:20,这在国际大赛赛场上算是很大的分差了,老爷子本就以防守著称,让对手半场得到40分并且自己才拿20分显然不尽如人意。
但没想到这却“因祸得福”,这一来,西班牙先翘起了尾巴,下半场开始换下了大半的主力队员,这也激起了蒋兴权和他严治之下的那支中国男篮的斗志!下半场开赛不久,中国锋线群就下起了三分雨,那真的是酣畅淋漓的追分表演,瞬间十几分的分差就被抹平了!傻眼的西班牙人立即换上休息不到5分钟的全主力阵容并不停嘀咕甚至抱怨…(太准了?开挂了?不好意思,那都是男篮队员每天超负荷训练的成果!没有“挂”,有的只是汗水和严于律己!)
在双方焦灼时的一次暂停中,对胜利无限渴望且又胸有成竹的老爷子面对镜头被记录下了可能是中国男篮队史上最伟大、最霸气的一句鼓励的话:
“如果你们是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敢挑这个担子,输了,没关系了,怕什么呢?上半时输了这么多,下半时放开不一样能赢?
所以这段你们三个外线通过掩护后快速拉出来,该攻的时候果断攻,强攻强守,篮球要拿快攻要打,不要有负担,是你的点就投了,怕什么?立功了算你们的,错了算我的。”
没有说任何战术,整个暂停期间都是“灌鸡汤”,然而就像赛前的那碗“鸡汤”一样,面对着即将逆转杀进8强的中国队来说这碗“鸡汤”更加鲜美!严格意义来说这绝不是一碗“里弗斯式鸡汤”(老里那是真的鸡汤,都不用加引号),而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中国篮坛教父敢担当、敢拼、敢“赌”的自我宣言。
最终,斗志昂扬的男篮在可以容纳3万多人的体育馆坚决出手、快速退防并用教科书式的罚球以78:76神奇逆转西班牙,取得了男篮至今世界大赛最好成绩。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首战复仇巴西,三战逆转欧洲新贵西班牙,很多球迷都一致认为这届男篮不虽然可以称得上是“黄金一代”,但绝对不是中国队史最强队。可是他们的成绩却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最具含金量的!
不知道为何,看到如今的情况会想起当年在老爷子治下的那些铁血男篮,也许我们差的不是技战术能力,不是身体,不是运气,而是最简单的斗志和汗水,罚球丢了多少分我已经不想去算了,我猜可能一场比赛丢的分比当年整个赛事丢的都多吧?
这真的是身体原因吗?
90几年刚刚看蓝球的时候感觉中国队确实准!印象最深就是刘玉栋转身直臂跳投,好准啊!现在到底是我们退步了?还是别人进步太快了?